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老人失联11个小时 6分钟找到

2017-09-01 08:00:03 无忧保

82岁老人通州走失、七旬老人北京南站走失……如今,微信朋友圈里经常看到这样的转发寻人,许多市民担心之余又不免疑惑,老人走失事件为何频繁发生?老人走失之后该如何尽快寻找?怎么做才能尽量避免老人走失的现象发生?

讲述

“母亲要是找不回来,就是一辈子的遗憾”

得知母亲走失之后,王先生的心就一直悬着,除了窝在车里打了一个盹儿,就一直开着车不停寻找。3天后,当他在通州救助站里重新见到母亲时,抱着老人弱小的身体久久不愿松开。

王先生一家来自江苏,他和爱人、孩子没有和64岁的母亲同住。“我母亲有些智障,还有癫痫,年纪大了老是捡一些破烂回家,堆得满屋子都是,我们带着孩子一起生活实在有困难。”因此,王先生把母亲安顿在另一套房子里,定期买一些生活用品前去探望。

6月24日晚上9点多,王先生刚从外地出差回来,先去了母亲家探望,结果母亲没在家。“我以为她出去遛弯了,就在家等着。”结果等到10点多还没回来,王先生觉得不太对劲,赶紧出去寻找。眼看已经到了凌晨1点多,王先生心慌起来,赶紧报警。

凌晨3点多,王先生开着车回到家,本打算上楼休息一下,没想到自己在车里就睡着了,睁眼时已经5点了,他咬咬牙发动汽车再次出发,继续寻找。其间,王先生还通过物业的监控系统,想看看母亲到底去哪儿了,但是没有任何线索。

事情在第二天下午出现转机。王先生的弟妹给他发来一张今日头条寻亲启事的截图,上面的老人正是他的母亲。截图上写着:“无名氏,女,年龄50至60岁,在通州台湖大街东口发现,口音很重,疑似老年痴呆不能提供相关信息,随身携带癫痫药物和钥匙一串,穿粉色白道t恤,花裤子,球鞋……”信息后面还附着通州救助站的联系电话。

原来,王先生的母亲6月23日就已经从家中走失,从朝阳区高庄户走到了通州台湖,在路边休息的时候被路人发现,报警后被警察送到了通州救助站。而救助站将信息发送给了今日头条寻人栏目之后,王先生弟妹在她所在小区业主群里发现了这条信息,这时王先生才得知母亲已经在通州救助站了。

母亲为何要出走?“她说她那天心情不好,想家了,想回老家,所以就一直走,一直走。”王先生说,“母亲这次走丢给我的触动特别大,她需要家人更多的陪伴,4年前我父亲病故了,如果母亲这回找不回来,就是我一辈子的遗憾。”

王先生说,他马上在母亲的随身药盒里放上一张写着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的卡片,又从网上订了一个防走失的gps定位设备,更重要的是,他会更频繁地去探望母亲,关爱母亲。

“6分钟就找到了走失老人”

“我每天除了睡觉,基本上就是捧着手机电脑。”曾华,头条寻人公益项目工作人员,7月3日下午1时许,在位于海淀区中航广场今日头条办公楼里,他正在操作电脑,准备将一则寻人启事进行发布和弹窗处理。“一位85岁老人7月2日在前门站走失,老人患有轻微老年痴呆,走失时身穿蓝色短袖衬衫,黑色运动裤,蓝色运动鞋……”曾华将这些信息认真敲入后台,并附上老人的照片,把家属的联系方式写在上面。

这条信息写好后,会立即发送到今日头条的平台上,并在北京频道置顶,只要用户打开这个页面,就可以看到这条信息。为了更精准地寻人,在后台还有一个地理弹窗功能。曾华点开一个地图,将老人走失的地点“前门”作为关键词输入进去,屏幕上就会显示一个以“前门”为圆心坐标的圆圈。“这个圈可以拉大拉小,周边2到10公里的范围都可以囊括进去。”曾华拖着鼠标将这个圆圈拉到半径5公里范围,再用精简的词汇输入老人的基本信息,点击发送,在曾华设定范围内的今日头条用户,手机上就可以即时收到这条寻人启事了。

然而曾华的工作并没有完成,他还要将信息发送给北京16家救助站的联系人,“按照经验,走失老人一旦被发现,在联系不到亲属的时候很有可能会被送到救助站。”曾华告诉小编,今日头条寻人公益项目今年2月正式发起,截至6月底,已经推送1000多条寻人信息,平均每周发送给两千余万用户,共覆盖200多个城市地区,短短4个月时间,已经成功找到60余位走失人员。

曾华回忆,因为一直找不到家人,5月19日0时25分,民警将在通州区武夷花园附近发现的一位70多岁老人送至通州区救助站。当天上午9时15分,救助站将老人相关信息发送给今日头条公益寻人项目组。10时52分,头条寻人对发现老人的地点——武夷花园周边地区进行精确地理弹窗。结果10时58分,老人的女儿就收到了来自亲戚朋友的电话,告知她看到了与老人有关的寻亲信息。当天中午12点左右,老人便被亲属顺利从救助站接回。从发送信息到找到老人亲属,只用了6分钟。

每次成功找到走失人员,曾华和同事都倍感欣慰,他们时常能接到走失者亲属的感谢电话,甚至有人还发来感谢红包,但曾华和同事都一一谢绝了。

分析

老年痴呆是走失主因

小编发现,在曾华电脑上,已找回的走失人员有个详细的统计表,表上记录了每位走失人员的信息,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主要以身患智力障碍、老年痴呆、脑部萎缩、脑血栓后遗症等病症的老人为主。还有一类老人是因为迷路而走失。

曾华说,他们曾经遇到过一位走失老人,来北京带孙子,外出时对周边环境不熟悉,一下子就迷路了。因此,对环境不熟悉、老人患有疾病或者记忆力减退是走失的主要原因。

专家认为,如今走失老人事件频繁发生,与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01.0万人,占22.6%,也就是说,每5个北京人中,至少有1个是60岁以上老人。不过北京一年走失的老年人到底有多少,目前并没有具体统计数据。

支招

如何帮老人回家?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家中有人走失,首先要拨打110报警,其次求助头条寻人公益项目,还可以拨打96156救助服务电话。按照民政部要求,如果救助站接收了走失人员,24小时之内必须将走失人员的身份讯息录入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因此,如果家中有走失人员,市民可以登录全国救助寻亲网(http://xunqin.mca.gov.cn)查询,或者拨打各区救助管理机构值班电话开展寻亲。

另外,市民政局还推出老人防走失手环项目,为有需求的患有记忆障碍、认知障碍或患有老年痴呆的失智老年人免费配备防走失手环,市民可以拨打96156进行咨询。

家属在寻人过程中也要提高警惕,防止骗子乘虚而入。在6月底一起海淀寻人的过程中,一位家属就因为轻信了网友,被骗了3万元。因此,如果发现家人走失,请第一时间报警,通过警方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平时,市民还可以采取一些小方法防止和应对走失,比如在老人身上制作信息卡,将写有家庭住址、儿女电话的布条缝在老人经常穿的外衣上;配备手机,保证金额充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子女尽可能陪同外出,或者请个护工或保姆。不要因为害怕走失,就限制老人的人身自由,反倒应该更多地去关爱老年人,关心他们的生活。 叶晓彦 j224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