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子女都曾感慨,世界上最费劲的事情莫过于教老爸老妈学电脑。还没上学的小朋友拿起来就会用的智能手机,老年人却怎么教也玩不转。然而家住海淀区的王宝立却主动肩负起教“咱爸咱妈”学电脑的重任。三年来,他每周风雨无阻地为100多位老年学员上课,没有收过一分钱。在他的感染下,电脑班的学员们发扬“老手拉老手”精神,你教我电脑,我帮你理发,一群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义务办班一波三折
5月20日上午,在朝阳区香河园街道光熙门北里南社区居委会的会议室里,王宝立正在给“咱爸咱妈学电脑”的学员们上课。“今天咱们学习qq”,王宝立打开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一边播放着事先准备好的讲义,一边现场登录qq为学员们演示。从改变字体到找人、找群,再到如何使用qq空间,王老师讲得非常认真。上课前,王宝立向小编介绍,今天是提高班,来参加的学员们有一定电脑基础,也比较年轻。尽管如此,qq的众多功能对于五六十岁的学员们来说还是略显复杂。当讲到如何从手机端qq往电脑端qq传送照片的时候,王老师反复讲了二十多分钟,学员们还是有很多问题。王宝立依旧用不快不慢的语速,一遍一遍重复讲述操作步骤,直到所有人都听懂为止。近三年来,王宝立就是这样让百余名连开机、关机都不会的老人,最后学会了上网聊天、用百度查东西,甚至还能写出一篇图文并茂的博客日志。
提起 “咱爸咱妈学电脑”培训班的由来,还要从王宝立一次偶然收听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京城帮帮团》节目说起。“那还是2011年,节目中有老年人想找人维修电脑,我就打电话过去帮忙。结果老人家连什么是桌面、窗口都听不明白,电话里没法沟通,我只好登门解决。到老人家里一看,原来是他不会用浏览器,打开了100多个窗口,把电脑弄死机了。后来我发现许多老年人并不是电脑机器出了问题,而是不会用电脑。我以前在广告公司工作,接触电脑比较早,现在自己也50多岁了,对老年人不会操作电脑的心情特别理解。于是就想干脆办个班一起讲讲吧。那时有个连续剧叫《咱爸咱妈》,我就把培训班起名叫‘咱爸咱妈学电脑’。”
想办班,首先要找教室。王宝立询问了家附近的几个居委会,居委会工作人员纷纷表示:“你来社区办班可以,但是不能带社区以外的学员来上课。”但这时已经有数十位家住各个区县的老人要听王宝立的课了。后来他甚至找到一家已经废弃的自行车棚,希望能收拾收拾当教室,但得到的答复是“给你用,但你得付费”。就这样一直拖到2013年,有家保险公司愿意将会议室借给王宝立开电脑班。然而开班后不久王宝立就发现,保险公司希望学员们买保险。“咱用着人家的地方,买也不合适,不买也不合适。后来我跟学员们一商量,咱还是走吧。”由于“咱爸咱妈公益电脑班”开班的事情已经通过《京城帮帮团》广播出去,这时培训班有七十多位学员了,因此找教室一事变得十分迫切。又经过四五个月的周折,最终光熙门北里南社区居委会和北控光熙康复老年公寓答应免费接纳电脑班,北控光熙康复老年公寓还免费为培训班提供电脑,王宝立的老年人公益培训计划这才最终落实下来。
从不会拼音到熟练用百度
其实,很多老人来上王宝立的电脑班前,都在其他地方学习过电脑,但老师教得太快、没时间消化。不少人上了几次课后,就打消了学电脑的想法。为了让大家完全掌握知识,王宝立经常一个问题给大家重复讲许多遍。“无论谁来王老师的班里上课,王老师都能从头教给他,重复问问题,王老师也不烦。”77岁的学员邱阿姨表示。
为了让学员们能在课后巩固知识,王宝立教每个学生申请了qq号,并在自己的qq空间里上传一些适合老人学习的电脑资料,老人只需要点几下进入空间就能看到。在王宝立的qq空间里,几乎每天都有学员们上传的日志,日志内容包括学电脑心得、生活感悟、旅游札记、视频短片等等,还有学员晒自己刚蒸好的大白包子。其他学员在日志下面评论、点赞,空间里非常热闹。“这是我给他们布置的作业,”王宝立说,“我对学员们的要求是,能聊天、能写一篇图文并茂的日志、会查资料和下载文件,老年人学会这些就基本够用了。”
72岁的学员赵阿姨从2014年开始参加电脑班,最初她连汉语拼音都不会,现在已经可以用百度找到自己想看的歌剧了。“没有背下26个字母之前,我要用百度查东西可费劲了,”赵阿姨说,“那时我想在网上看歌剧《江姐》,首先翻新华字典,找到‘江’和‘姐’对应的汉语拼音,然后把字母一个个地敲在键盘上。后来王老师给做了汉语拼音输入键盘关联表,我就照着表反复背,特别是把每个字的声母给记住,这样在键盘上打声母有时候就能跳出来我想要的字了。学会打字以后,上网就方便多了。我现在自己可以网上挂号,不用每次都麻烦孩子。上星期,我跟在国外工作的外甥女视频聊天,外甥女直夸我,说姨您真棒!我听了心里甭提多高兴了。”最近,赵阿姨又学会用手机高德地图查公交车线路,她举着手机对小编说:“现在北京变化太大,我们这土生土长的人都快不知道哪是哪了。以前我每年买一张纸质地图,以后想去哪就直接从手机地图上查,还能看堵不堵车,真是感觉生活一下子方便了不少。”小编看到,赵阿姨的手机上还下载了“斗地主”、“爱消除”等游戏软件。被小编发现后,赵阿姨笑着说:“现在我也变成低头族啦,没事的时候就想打开手机玩一会。”
“结不了课”的电脑班
按照王宝立最初的计划,老年人从零基础学到赵阿姨这种程度,就完全可以毕业了。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学员结业了却不愿意走。他回忆说:“2014年春节,我给大伙布置了结课作业。没想到很多学员一听‘结课’这两个字就特别伤感,有的人还哭了。”王宝立发现,不少学员是空巢老人,学电脑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种寄托。于是,王宝立在招募新学员的同时,每周三次的课程仍在继续。新学员参加基础班,从开机关机和汉语拼音学起,老学员则上提高班,学习一些软件的设置。目前“咱爸咱妈学电脑公益培训班”有学员120人,分成四个班,学员们对王宝立的称呼也从“老师”变成“校长”。
学员和班级变多了,王宝立一人教不过来。于是一些提高班的学员主动为王老师分担基础班的授课任务,会用微信的就讲微信,会用微博的就讲微博,仍是义务上课。还有些学员拉来了自己的亲戚为大家讲课。众人拾柴火焰高。王宝立非常感谢大家对电脑班的支持与认可:“如果只有我一个人努力,电脑班肯定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是大家帮助我共同完成了我的心愿。”
现在,“咱爸咱妈学电脑”培训班已经由单一学电脑,延伸到学唱歌、学舞蹈、学摄影、学编织。学员们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义务组织兴趣小组。除此之外,学员们还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活动,为社区捡垃圾,开展义务理发活动,带着自己做的饭菜慰问空巢老人,帮助空巢老人打扫房间等等。遇到学员生日,新老学员一起组织庆生活动。逢年过节,大家组织年会,还邀请北京广播电台的主持人来现场主持。
有人问过王宝立:“你也不赚钱,你图什么呢?”每到这时,王宝立总会说:“大家给我的感动,胜过我的付出,大家真挚的感情,让我觉得特别受益。现在是大家共同撑起了这个群体,不是我个人的功劳。” 2015年4月,王宝立被评选为“北京市十大社区感动人物”。王宝立说,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将“咱爸咱妈学电脑”培训班注册为“咱爸咱妈公益团队”,并且开通一个微信公众号,让更多有志参与公益活动的市民加入进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