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上海国民体质】健身年轻人不如老年人勤快 就会喊忙忙忙

2017-09-12 08:00:02 无忧保

【新民晚报·新民网】日常体育锻炼上海市民爱做什么?上海年轻人的锻炼时间比父母多了还是少了?上海人最爱的健身方式是广场舞吗?……这一切问题,如今都有了权威答案。今天,《2014上海市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公布,调查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今,本市市民体育锻炼的参与度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有大幅上升,达到38.4%(含儿童青少年)。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强、目的明确;公共体育场所在市民体育锻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市民体育消费水平有所增长。

实惠健身

都说上海人精明,实惠。如今,上海人的这项特质似乎从健身习惯中也有了明显体现。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与发达国家相比,对抗型体育项目在老百姓中的受欢迎程度仍然较低。“健步走”仍是市民体育锻炼的首选,特别是20岁以上的人群中,68.1%的锻炼者最爱“健步走”——走路一枝独秀成为申城市民健身首选,占了大半壁江山。而紧随其后的,其实也是“健步走”爱好者的同盟:有25.3%的锻炼者喜爱跑步,而健身路径的拥趸也有20.5%——用行走中的上海体育来形容,毫不为过。几乎无成本,省钱实惠、因地制宜无疑是行走类项目受上海市民偏爱的主要原因。

不过,在上海市民中,广场舞的热度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参与舞蹈类健身锻炼的人数在各项项目中仅排名第六,参与人数百分比为8.2%,不仅低于“走跑三强”,还低于羽毛球和自行车骑行的爱好者。

自我健身

在很多人看来,健身本就是一件很自我的事情。“孤独的跑步者”是种意境,更是种普遍现象。而这一说法,如今有了调查印证。

根据调查,本市20岁及以上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是“自己练”,人数百分比为41.8%,而在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六成以上人群没有接受过体育锻炼方面的指导,体锻技能大都“自学成才”,“自己琢磨”,能接受专业知道的人数不足一成。市民科学健身本领不强,项目单一,专业指导不足成为市民参与全民健身的瓶颈。而在体育消费中,9成以上市民都将开销花费在运动服装鞋帽的置办上,更侧重于“实物型消费”,也反映出本市全民健身工作的“短板”。

值得关注的是,在各年龄段中,尽管20-29岁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高(79.8%),但这年龄群中,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却几乎是各年龄段中最低的,仅为25.8%,比60-69岁人群的42.2%少了近一半。这也就是说,年轻人普遍具有锻炼意识,但却没有锻炼恒心,参与人多,却无法坚持。而伴随着年龄增大,上海人的锻炼意识普遍加强,人数往往能持续增加。

此外,都市生活的快节奏也成为不少人不愿锻炼的主要原因。在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调查中,20岁及以上人群普遍反映“缺少时间”、“工作忙”。在大家看来,“有时间”才是保证体育锻炼的首要原则。(新民晚报小编 厉苒苒)

图说:2014年上海市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新民晚报新媒体 叶聆 制图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