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施精准扶贫、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的精神。其实,在浙江,有不少心有大爱、热心公益的老同志、老干部,一直都默默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老人,经济上支援,生活中关爱,余姚市河姆渡镇的退休干部李惠玲就是其中一位。
“好!为了孩子们,那就再多捐100万!”今春一个明媚的早晨,余姚市河姆渡镇党委书记、镇长来到李惠玲的公司,坦言镇中心小学新校区建设还差2000多万资金缺口,需要全镇各企业慷慨赞助。李惠玲当场拍板,对河姆渡镇中心小学的迁址建造捐款升至508万。
半年多过去了,崭新的校区教学大楼已高高耸立,孩子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安心学习。孩子们常说,“李奶奶最好了”。
“李奶奶”的名号在河姆渡镇出了名,不仅仅是因为508万。
在公司创办20年期间,每年给镇中心小学送爱心资助款15000元;给镇敬老院送慰问敬老金10000元;给余姚市慈善总会捐款10万元等等。河姆渡镇机关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赵鑫塘、镇原妇联主席方爱春掰着指头一件件数,“做好事贵在坚持,光是她每年的‘规定动作’,就多得数不过来。”
62岁的李惠玲衣着朴素,散发着女企业家特有的干练特质,对此,她的回答是:“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们应该做的”。
2000年,李惠玲从河姆渡镇工贸经济办公室内退,回家与丈夫一起创业。夫妻俩将一家家族电器小公司发展成为年产值3亿元、员工300余人的大公司。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李惠玲说,她先后结对资助了20多位学生。小童是她在1998年结对的第一个孩子,从小学3年级到大学毕业整整15年,李惠玲不仅在经济上帮助她,更从精神上关心鼓励她,帮她解决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现在,两人亲如母女,每逢周末过节,小童都会到李惠玲家,做做家务活,陪“妈妈”聊聊天。
李惠玲捐款出手阔绰,自己生活却十分简朴,“没必要浪费钱,多省点就能多为社会出点力。”李惠玲说,自己出生在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白手起家也特别不容易,所以见到有困难的人,总想着要帮一把。
“企业能做大,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及社会各界的关怀帮助。”李惠玲说,其实,对她来说,现在哪怕不办企业了,多年的积蓄也足够过一辈子,但她觉得现在是为社会在办事业,因此时常提醒自己要怀感恩之心。
这么多年,到底捐了多少钱?李惠玲自己也记不清了。但对河姆渡镇老百姓来说,这份善意是数字无法衡量的,这位“爱心奶奶”也由衷地让人钦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