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朋友圈流传着一条热门视频:一位80后北大才女,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她曾经认为,自己努力赚钱供父母旅游,有个好的生活就是行孝。后来她慢慢懂得,陪伴,其实才是父母最最渴望的。作为子女,不应该缺席他们的衰老。
这条视频恰逢其时,瞬间戳中了人们的泪点。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我们往往还来不及想到这一点,“子欲养而亲不待”,徒留悔恨不已。
今年10月21日是重阳节,省领导在接见和表彰第四届“浙江孝贤”称号获得者和全省老年人代表时,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母亲在世时,他工作很累,但只要去为老母亲做一顿饭,或者一起吃顿饭,哪怕不说话,只是陪母亲坐坐,心里就踏实了,“要珍惜跟父母在一起的好时光”。
在这句话的温情背后,是当下严竣的老龄化现实。一方面,随着生育观念的转变,尤其是少子化成为趋势,传统的以家庭供养为主的养老模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老年人群不断地“原子化”,其与飞速发展的社会日益脱节,有沦为“化外之民”之虞。
正因如此,重阳节必然是一个既有美好的古意、又有现实窘迫的日子。
夏宝龙书记便指出,养老机构就是要替子女尽孝,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而“浙江孝贤”,在此基础上更进了一步,是“浙江人的楷模、最美浙江人中的一分子”。“浙江孝贤”的推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为道德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个人层面,百善孝为先,年轻人更要尽孝。在这方面,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传承与发展它们,使之更适应今天的社会,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在国家层面,积极老龄化意味着必须举全社会之力,在经济和城市发展模式、社会组织创新、文化传统再造等方面,积极应对挑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每个中国老年人对幸福晚年生活的向往,当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原载10月22日《浙江日报》3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