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侯玉梅
年龄:111岁
名片:郑州市2015年长寿冠军,热心肠,曾针灸救治
很多人,最爱喝大米掺玉米糁熬的粥,最爱吃葡萄
核心提示丨头发虽已稀疏,脑后却盘着精致的发髻;听力虽已不佳,眼神却好到家人一进门就能认出是谁;牙齿虽已掉光,胃口却依然很好,家常饭菜时令水果样样吃得香——在郑州市2015年度百岁老人长长的名单中,新密市苟堂镇的侯玉梅脱颖而出,111岁高龄的她,是今年263位百岁老人中的长寿冠军。
外孙来看望,她个个都认得
“妈,快看看谁来了。”昨天上午11时许,82岁的周玉花走进新密市苟堂镇的临街屋内,呼唤着躺在床上休息的“老妈”——111岁的侯玉梅。
老人被女儿搀扶着起身,稳稳当当坐在床上。
周玉花说,老母亲的身体一直很好,去年还能拎个拐杖出门逛、晒太阳。今年年初生一场病后,走路不如从前,时常在床上或躺或坐。
昨天是重阳节,几位外孙无论离得远近,都陆续赶到老人身边看望,老寿星的床边,说话声、笑声阵阵,分外热闹。“俺老娘(方言,意为外婆)的眼神和记性都可好,5个外孙不管谁来,她都能认出来,还知道名字。”老人的外孙靳章林说,因为家有百岁老人,每年重阳节是家里最热闹的日子,一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庆祝。
床边摆放着一个相框,照片上,三位老人并排而坐。“照片上是谁?您认得不?”小编试问,侯玉梅抬手挨个指着说:“这是我,这是俺弟,这是俺妹。”
“没错,她都认得!”家人含笑称赞,侯玉梅老人的弟弟今年98岁,妹妹今年90岁,三人都是寿星。
老寿星也有“调皮”的时候。“您今年多大年纪?”小编问时,老人笑着回答:“十六七。”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个“热心肠”曾用针灸为人治病
在女儿周玉花眼中,妈妈侯玉梅这辈子很不易,丈夫29岁就离世了,留下她独自拉扯女儿长大。为维持生计,除了务农、侯玉梅还卖过菜、卖过调料。
纵使生活艰辛,侯玉梅还是善良仗义的“热心肠”。据家人说,侯玉梅年轻时,找人学会了针灸、按摩的手艺,黄河北一带的病人,都曾慕名找过她。曾有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经她针灸后奇迹康复,对方家人不胜感激,问:您是要骡子、要马,还是要粮食?侯玉梅说:我啥也不要,能治好病,我就高兴。后来,为了感恩,这位病人认侯玉梅当了干娘。
如今,侯玉梅床头的一个小木箱里,放着她的两样宝贝,一样是她爱吃的零食,另一样就是她当年针灸治病救人的银针。
没牙胃口也好,床头不离葡萄
大河报小编采访时发现,侯玉梅老人的床头摆满好吃的,碗里的塑料袋里是早上吃剩下的小笼包,旁边盆子里放着洗干净的葡萄,旁边还有香蕉、牛奶等。
守在身边照顾老母亲的周玉花说,母亲没牙已经二三十年了,不过胃口一直很好。老人爱吃大米加玉米糁熬的稀饭,一次能喝一小碗,小笼包一顿能吃四五个,荷包蛋,一顿能吃四个。捞面条等家常便饭,也都吃得香甜,还不能少了蔬菜。
家人都知道侯玉梅老人最爱吃的是葡萄。“她现在一天能吃5块钱的葡萄,洗净了放床头,她夜里想吃,就随手拿一个塞嘴里。”周玉花说着,拿起葡萄塞老人嘴里,老太太吃得很起兴,一会儿吃了三四个。
老人为何能如此长寿?在家人看来,除了家族的长寿基因之外,还和老人的心态好、生活习惯好等方面有关,她心直口快,啥都不闷在心里。
侯玉梅最小的外孙靳小红,是当地的乡村医生。他透露说,在老娘70多岁时,曾在省城医院体检被诊断为肺癌,老太太不知道肺癌是啥,依然一天到晚哼哼唱唱,日子过得简单快乐,让一家人没想到的是,后来老人的身体竟一直安好无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