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专注力才是对抗衰老的法宝
“老有作为”是最积极的养老观
本报讯 (小编孙 诚)“当前,很多老年人的养老观是不正确的,盲目跳广场舞、盲目养生,没有追求,生活跟着‘养生堂’走,早上按摩晚上泡脚,一天十几个小时折腾自己……真正深层次的养老观是积极老龄化,也就是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活到老、学到老,让自己的晚年更加丰富多彩。”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近日在京出席“全国老龄系统宣传工作会”时提醒老年类媒体。他认为,老年类媒体应该“多宣传老有所为、老有作为的积极养老观”。
吴玉韶说,养老不是去疗养身体,而是把身体忘了,去干有意义的事情。控制慢性病的关键,不是治疗而在管理,与其每天寻找自己身体疾病的信号,倒不如专心致志地干一件有意义的事。这就是科学养老。这样的引导才是老年类媒体应该做的。北大教授一般比较长寿,其中最长寿的是哲学系教授,耄耋期颐者并不鲜见。他们既不锻炼、又不泡脚,不符合常规养老观念,可他们有追求,专心致志搞学术研究,仍然身体很好也很长寿。《论语·述而》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说的就是这种境界,也就是“老有所为”不虚度光阴。
中国人养老应该达到三种境界:健康、快乐、自主。很多人已做到前两种了,但“自主”这个境界还没达到,“依赖性强,没爱好、没追求、没晚年规划、没梦想……老年人没有目标,死亡就成为唯一的目标。”这是很多老人感到孤独的根源,中国老年人的“孤独”,除了“失能老人”之外,都与自己有关——没有爱好与追求。中国老人极度关注健康,却不知道如何科学养生。其实“专注力”才是对抗岁月的力量和抗衰老的法宝。专心致志地干一件养生以外的事,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吴玉韶认为深圳推出“长者言行规范”,就是老有所为、老有所教的有益尝试。因为很多老年人行为失范,并不是他(她)不会,而是他(她)不知。因此,老年类媒体应该把“服务老年人群”与“教育引导老年人群”结合起来;把满足老年人需求与提高老年人素养结合起来。
标签: 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