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淄博:新农村建设巡礼——沂源县鲁村镇楼子村


市老年艺术团来村慰问演出。
日前,鲁网淄博、鲁中在线的小编到村里拍电视片,《淄博:新农村建设巡礼》。村书记石玉春接待了鲁网的小编。石书记介绍鲁村镇楼子村属于沂源县西部山区,四面环山,与莱芜搭界,距鲁村镇政府驻地15公里;全村175户、493人,其中低保36户43人,党员21人;全村耕地540亩;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和小杂粮;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和家庭养殖收入,2012年人均年收入2130元,属省级贫困村。从2012年3月市老龄办派出了“第一书记”来村扶贫,三年来,村里发生巨大变化……。
市老龄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十万农户脱贫奔康工程”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市老龄办选派懂经营会管理的干部到省级贫困村——楼子村开展帮扶工作。市老龄办领导高度重视“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先后到扶贫村十多次调研和指导扶贫工作。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干部住得进,蹲得下,出实招。“第一书记”按照“抓党建、促发展、保稳定”和扶贫工作“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原则,理清思路,对扶贫村实施农业基础设施、村庄道路硬化、村庄亮化、村集体收入、乡村卫生、乡村文化、乡村文明等开展帮扶工作。市老龄办充分发挥单位优势,培育致富产业。充分发挥贫困地山区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优势,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大白菜种和萝卜种种植、母猪养殖、农家乐和生态乡村旅游、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等,不断增强“造血”功能。三年共协调扶贫项目资金80余万元。老龄办从办公经费中三年挤出10万元,三个“第一书记”办公经费3万元和利用个人的关系自筹资金10余万元,用在村设施建设上。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15万元,硬化村内街道1800米;利用“中央福利彩票公益金扶贫开发项目”资金30万元,为村配套大口井1眼、深水井1眼、建100立方米水池2个、50立方米水池4个及输水管网3000多米;利用车船税项目9万元,硬化4米宽生产路600米;利用联村整治资金10万元建700平方米的文化健身广场(安装健身器材一宗)、舞台和村内道路护坡600米、建设化粪池13个;利用联村路光明工程资金8万元,在联村路和主街、文化广场安装太阳能路灯16盏。筹集资金8万元协调供电部门,把村80千瓦能耗大、供电不足的旧变压器换成了160千瓦新变压器一台,架高压线350米、低压线路200米,安装电路灯50盏。维修办公室8间,建设了“村办公室”、“村民事务代办室”、“党员活动室”、“远教广播室”、“图书阅览室”; 为村建起了加工厂房4间。
市老年艺术团韩秀玲老师来村教竹板舞——喜乐年华。
一、发挥派出单位优势 创新扶贫模式扶贫先“扶智”。
一是走村入户,深入调研,作出科学的帮扶规划,协助村里完成党员活动室建设,完善村委会阵地建设和村民文化娱乐场地及设施建设。制定三年帮扶计划和结对共建、重点项目跟踪、领导和科室联系帮扶群众,还帮助村委会做好“四步法”等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设施开展政策、法律,各类科技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培训。
二是赞助建立村信息服务网站。搭建一个与外地沟通、交流的信息平台,把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建设、村里生产的品种全部放到网上,依靠科技来推进村里的发展。把村里的发展及相关信息及时发布出去,打开了村庄的信息通道,缩短了与外界的距离,村在外地工作、上学、打工的村民都知道村里的发展,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三是创新扶贫新模式法律、科技、文化长廊走进了村。将“学三法倡四德促五进”法制宣传教育、中华传统孝文化新旧二十四孝、防震避震科普知识、远离传销、卫生知识、农业种植、科学养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村规民约、新农村建设目标、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知识制作成18块总长108米展板,打造了一条法律、科技、文化长廊,在增长村民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了楼子村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设,实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文化脱贫的创新之举。为村民指引了一条致富之路,此举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这些在楼子村多少年都没有的新闻,很快被沂源县政法委发现推广,并在沂源电视台广为宣传,受到市政法委和市普法办的好评。
四是建农家书屋是村民致富路上的“加油站”。为了方便村民学习,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高科技兴农意识,利用党员活动室,新购图书分类书架六组,配有新桌15张、新凳子30张、照明、吊扇等,联系书籍,创建农家书屋。让广大村民享受到基本的文化权益,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
五是启动了“村村乐”文化惠民工程,搭建文化活动平台组建文艺团队。为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成立了楼子村文艺宣传队、舞蹈队。配备了锣鼓器械、文体器材、笛子、二胡、电子琴等。同时建成楼子村文化广场,为村民搭建文化活动平台、提供展示才艺的机会。还组织淄博老年书画家和博山孝乡艺社送书画下乡惠农走进小山村楼子村举行“送书画下乡”活动,为农民兄弟送来了精神财富。组织市老年艺术团和县吕剧团来村演出8场,观看村民达3000多人次。现在村民在农闲时间和晚上,文化广场灯火通明,村民都来跳健身舞和活动,丰富本村和周边村民的文化生活。
市三院专家来村义诊。
二、利用派出单位资源 动员社会力量扶贫先“输血”
“第一书记”利用各种关系,动员协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工作,广泛发动和组织社会各界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济困活动,帮扶贫困老人、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营造人人参与、奉献爱心的社会氛围,做到组织发动更加充分,活动形式更加多样,社会参与更加广泛,活动成效更加明显。
一是联系淄博宏仁堂医药连锁店到村送温暖,走访慰问特困家庭。为村民免费看病、送药1万多元的日常用药。还为村里五位经济困难长年患病的老年村民,长期免费用药,减轻了老人家庭的经济负担。
二是联系镇徐家庄卫生院来村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活动。检查项目:包括测血压,化验血糖、血脂、肝功、肾功、血尿常规,现场做心电图、内科检查等10多个项目。针对村骨伤病人多,联系市三院骨伤科主任陈俊吉来村,为村民现场检查和讲座。并针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让老年村民摒弃陋习,养成科学、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有病要早治疗。
三是联系动员协调多家企业来村参与扶贫,淄博快乐老爸老妈虚拟养老院捐建村信息网站、免费使用域名和网站维护;北京航天东方红科技生物公司捐建法律科技一条街;淄博康之源捐村村响设备一套;北极神公司来村捐建老年活动室一处;中宏蜂胶捐音响一组;山东天瑞公司来村捐农家书屋及书籍3000册;民间慈善网对村困难老人每年每人资助一千元现金和烤火煤;张店区马尚镇东南村向楼子村捐赠健身体育器材,还派教练来村免费教村民舞蹈。山东理工大学的一名退休教师,76岁的张元成老人专门来村为考上大学的学生捐3200元的爱心助学款。
四是利用派出单位资源,协调中国人寿淄博公司为全市“第一书记”村,6200多名年满70—80岁的老人,办理“银龄安康”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保费六万二千多元。连续三年为村60—80岁的符合条件的60位老人每人送了20000元的银龄安康意外伤害保险。
五是市老龄办三年为村困难老人,累计送来大米600斤、面粉12000斤、花生油1800斤。
城里人喜欢抢购村里的有机农副产品。
三、采取“扶智”、“输血”相结合,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做好示范带动,发挥活水作用。通过走出去,开拓发展思路。三年来,先后组织村干部和村里党员、退伍军人、种养能手等到市里参加科技农业技术培训,到青州市、博山区和本县兄弟先进村参观学习特色农业,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提高致富能力,学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的经验和做法。同时,通过请进来,传授致富理念,邀请市林业站和市有机协会专家们一起到村实地考察论证,召开村民座谈会,研究调整农业结构问题,倡导有机杂粮和果树种植。利用路边田梗、荒地种植蓖麻100亩,并扩大白菜种、萝卜种繁育面积。倡导村民在300亩荒山地上栽种核桃、栗子、柿子等树种,解决村里农产品转型、收入偏少问题,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做好项目带动,发挥搭桥作用。制定了“以农促旅、农旅结合、农中有旅”的发展思路,力求打造出“春赏桃李花开,夏品优质水果,秋看丰收秋色,冬观高山雪景”的四季旅游品牌,有效地实现“农旅结合”产业发展模式,展示山区淳朴的民风、民俗特色,不断开拓农村绿色野菜、有机蔬菜、瓜果、食用菌等特色土特产资源。来村旅游、采摘游客1000余人,销售南瓜、水果、小杂粮等农副产品近2万多斤,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近7万元。
市老龄办全体党员干部和村两委及全村村民群策群力、同心同德,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派出单位优势和楼子村的实际情况,努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新农村建设任务。今年村两委换届工作平稳顺利完成,选出了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的新一届党支部和村委会,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楼子村连续三年被镇党委政府表彰为“年度工作考核优秀村”,今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县级文明村”。(孟凡永)
村石书记欢送游客满载而归。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