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养老必须准备了

2017-09-25 08:00:02 无忧保
  截至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9%。预计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未富先老”、“未备先老”近些年成了形容中国养老现状最常用的词。日前,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心发布的《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显示,我国“老龄社会发展指数”得分仅为52.6,养老准备不及格。养老是关系每个人幸福的民生大事。到底我们的准备缺在哪儿?如何才能让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从床位、设施,到专业人才、服务理念   衡量一个国家的养老能力。标准有很多,床位、配套服务、人才等都是重要因素。我国的现状如何呢?   养老床位缺了一半,部分利用率低。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4万多家养老机构,养老床位为四五百万张。但据预测,未来20年,实际需要床位约1000万张,还差一半。配套设施不够,老人生活很不便。老人生理机能下降,生活越不方便就意味着风险越大。社区缺少医疗康复机构、娱乐场地不足、无障碍设施不够等,都说明我国养老配套设施不够。养老从业人员中,专业人才仅占3%,极度短缺。如果说养老床位等是硬件设施,那人才和理念则是最重要的“软设施”。“从两个数据,我们能看出中国的养老人才短缺问题有多严重。”北京吉利大学健康产业学院院长乌丹星说。服务理念没跟上,老人不会快乐。“很多养老机构认为,我让老人在这住得好,吃得好,生病了能及时治疗就可以了,但养老绝对不是给老人一张床,一碗饭这么简单。”乌丹星说,她在国外考察发现,养老服务做得好的国家,不管是在养老院还是社区,“让老人快乐”是最重要的。   克服融资难、用地难、护理人员队伍招聘难   2月1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坦言,在政策落实过程中,有三个比较突出的难题:一是融资难,二是用地难,三是护理人员队伍招聘难,制约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事实上,我国的养老服务业还处于初级阶段,面对强大的市场需求,急需政策引导。乌丹星说,养老是一项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多数养老服务机构仍将盈利作为出发点,而不是满足老人的真正需求。养老院或养老社区建起来了,收费很高,硬件看上去很不错,但医疗护理能否跟上、能否让老人住着快乐却是个问号,导致一些打着养老概念的社区成了一座空城。本质上讲,养老服务机构不是养老院,不是一座只住着老人、与外界没有联系的围城,而是活动的社交中心、生活中心。老人在里面,应该是热闹的、快乐的。   政策支持、吸引人才,为老人设计“生活菜单”   刚刚起步的中国养老事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专家们认为,以下几点是关键:一、系统性的政策支持应尽快落地。二、提高待遇吸引专业人才。乌丹星认为,可以通过减免学费、提高待遇等方式,吸引一些有爱心、具备一定学习基础的人从事养老事业,将人才的流向引导好。三、多问问老人快不快乐。快乐,应该是一切养老服务的出发点。乌丹星说,养老服务必须专业化,不管养老院还是社区,都应为老人设计一份丰富多彩的“生活菜单”。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