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他们让生命燃起希望

2017-09-26 08:00:03 无忧保

  “捐献自己的一切!”这是天津医科大学老校长朱宪彝教授临终前的遗言,也是每一名天津医大学生铭记心中的誓言。“假如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得了白血病,你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吗?”天津医大4000余名学生,用加入中华骨髓库的方式,用成功捐献占全市12%的数字,掷地有声地给出了答案。

  10年来,天津医科大学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14例。马玲就是这14名捐献者中的一员,一位文静而略显腼腆的天津女孩,不爱说话,却爱笑。谈起捐献的事,她说,大二时加入骨髓库,不久,她便接到红十字会配型成功、请求捐助的电话。当时,她什么也没想,一口答应了请求。放下电话的那一夜,她辗转反侧,心事重重。马玲身体柔弱,又是独生女。作为一名学医的学生,她深知捐献需要打动员剂,会有感冒、发烧、浑身酸疼等副作用。她畏惧了,反悔的念头时而浮现。但是,随即来的一个电话,打消了她的犹豫。那是一个8岁男孩的生命呼唤,孩子只上过一天学,就不幸地患上了淋巴性白血病。枯黄、瘦弱的小生命,每天都要承受着透析的痛苦折磨。十万分之一的配型成功概率,意味着只有马玲的捐献,才能救孩子的命。此刻,马玲坚定了信心,不再动摇。准备捐献了。为了增加体内造血干细胞数量,需要每天打针。由于体弱,马玲副作用很明显,感冒发烧、浑身酸痛。捐献的过程更让人难耐,抽血管要从左臂吸血,从右臂输回,连续三个钟头,头晕等不适困扰着她。捐献成功了,孩子得救了。马玲说:“我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了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助人为乐的荣誉感,乐于奉献的使命感。”

  葛蓓蓓是最近一例捐献的学生。最初,母亲反对她捐献,正在她犹豫之际,收到了一封恳求信:“绝症,我不怕它毁灭我的生命!但是,我还有一个两岁大的孩子,孩子那么小,他可不能没有母亲啊!”看过这封信后,葛蓓蓓的母亲转变了,支持她捐献出了造血干细胞。

  像马玲、葛蓓蓓一样有捐献经历的同学,在天津医科大学里还有许多。他们拯救生命,却平凡、朴素。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