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惟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而且每年还以3.2%的速度增长。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85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3.7%;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23亿人,占9.1%。预计2035年前后,中国的老年人口规模将比现在翻一番,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的中国在未来数十年里养老压力会越来越大,老龄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必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组织结构产生复杂而长远的影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带来压力和挑战。
面对老龄社会迅速来临的现实挑战,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和养老金融创新越来越关注,很多金融机构也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实践。但总体上,我国的养老金市场发育还不成熟,养老金融体系还不健全,亟待加大力度推进养老金融创新。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在减轻和化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中发挥养老金融的独特作用,金融机构特别是专业养老金管理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改进社会管理水平提升社会管理效率发展方面大有可为。
首先,要努力扩大养老保障资金的筹措力度,建立健全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构筑老龄社会安全保障的金融基础。我国已初步规划了三大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即: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放心保),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但截至目前,三大支柱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矛盾还非常突出。
构筑比较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一是要推进社会养老保障缴费体系改革,改革养老金双轨制,扩大社会养老基金缴费人群覆盖面,将数量巨大的财政直补养老金受众(如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缴费体系。二是要大幅度提升包括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在内的第二支柱比重。在美国20多万亿美元养老金总资产中,政府养老金占比12.5%,企业年金占比64.0%,个人退休账户占比23.5%。而到2010年底,中国的养老金总资产为2万多亿元人民币,政府养老金占比89.5%,企业年金10.5%,个人退休账户几乎没有。企业年金(含职业年金)有着巨大的扩容空间。但要真正取得相应的规模,根本在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年金发展的政策和法规环境,特别要推动以强有力的税延政策落地,鼓励支持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意愿。
其次,重点推进养老金投资金融创新,建立符合养老金资金长期性、稳定性、低风险偏好特点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和比较丰富的养老金投资产品线。养老金资金的风险偏好与投资理念显然与普通的投资资金有较大差异,养老金必须立足于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这也为金融市场供给创新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和机遇。适应类养老资金的投资需要,就要大力发展包括债券在内的各类固定收益产品和衍生工具,使其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支撑。当前,金融监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金融行业管制逐渐放宽,加快了财富管理时代的来临。养老金行业要在整个金融行业的改革创新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必须进一步加快养老金融创新的步伐,使之走到金融行业创新发展的前列。
第一,要积极推动旨在支持养老的金融产品创新。专业养老金管理机构应以打造养老金资产管理平台为基础,打通现有的年金管理、保险资金的管理、资产管理产品通道,开展不同类型的养老金(包括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基金和个人账户资金)的委托管理,探索以养老金产品发行的方式开展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和基金业务,发行养老金债权计划产品、养老金公募基金等创新型产品和业务,致力于成长为养老金全能型管理机构。在此方面,政府主管部门和监管机构要积极引导和支持,鼓励首创精神,推动先行先试。
第二,适度引导养老金融直接服务于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据国家老龄办的最新研究,如果按当前约1.59亿的老龄人口计算,其中6%到8%的人需要去机构养老的话,现有老龄人群需要900万到1200万张床位,然而目前全国各类养老机构的床位加在一起也只有173万张,缺口巨大。此外,医疗机构养老床位严重不足,专业性的养老型医疗服务设施寥寥无几。在当前社会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发展严重滞后的情况下,应支持引导各类养老金(尤其是市场化运作的企业年金)以运营基金等形式直接投资养老服务设施和网点建设(包括诸如养老院、养老社区、养老医疗机构等),打通养老金资金与养老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之间的投融资渠道。
(下转A4版)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