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以房养老”试点需破解哪些难题

2018-05-15 08:00:01 无忧保

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国务院近日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短短十七个字,即在社会上迅速引发热议。

  业界人士分析,这一被称为“以房养老”的模式,旨在探索用市场化机制解决养老问题,在发展养老服务业中逐渐利用社会力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如此可以减轻政府压力,为养老引来具有持续性的长期资金,增加养老金的多元化筹集渠道。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的养老主要是以子女赡养、退休金和社保金来构成。伴随着“4+2+1”类型的家庭模式逐步普及,年轻人承担的家庭责任越来越大,在赡养老人方面面临的经济压力也逐步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创新养老体制机制,已是大势所趋。而“以房养老”算是一种“舶来品”,能否适应中国的水土,还需要通过试点检验。

  在这种背景下,试点“以房养老”就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是一项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的有益探索。虽然政策出台后许多人还有疑虑,但是试点正是为了探路,除总结相关经验外,关键是要试出有哪些问题和障碍,是否有可持续性,并据此进行相关配套制度改革。

  “70年产权”以及价值评估问题,是目前人们对这一新模式能否顺利推行和普及的最大担忧,而试点也需首要解决这些操作技术问题。在这一操作模式下,金融机构实际上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风险问题。因为以房养老的时间跨度比较长,这一期间内人的寿命和楼市走势都很难预测,因此金融机构操作“倒按揭”的风险,随着时间推移反而会越来越大,因此在保险(放心保)定价或者抵押评估上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而且,许多城市的房价正在上涨中,尤其是一线城市,价值的评估能否公允,是决定试点成败的关键。工行的一名信贷人士说,住房70年产权到期后怎样处置,也是一个滞后的风险节点。因为现在许多老人居住的房屋都是老房子,等到去世交割时很快就面临产权到期的问题,如果归金融机构所有,不仅变现能力差,房子的远期交易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在我国居民住房保有观念强烈,楼市还未完全步入成熟化轨道的情况下,以房养老的推开,显然还需要许多配套制度的改革。

  具体的操作模式尤其是最终住房所有权归属的设计,正是试点需要破解的难题。这是因为,在我国,固然有许多以房产为抵押的金融产品,比如住房按揭贷款以及住房抵押消费贷款,但是在合同履行完毕后却大多没有出现住房所有权的转移,只有在少数贷款出现不良时才出现了住房产权的转移。所以,在老人去世后的房产归属以及赎回机制上需要做大文章,如果设计不透明或者有失公允,在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预期仍高企的背景下,极易出现纠纷。这一点在政策设计之初就应当充分考虑。

  有人认为,由于国情不同,我国与西方国家社会风俗差异很大,既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又不能完全照搬。未来的试点,也亟需一个稳定的房地产市场环境。从现实来看,我国房价还处于持续上涨的不稳定状态,老百姓更愿意去将房屋出租获得租金,比起“倒按揭”,房屋的产权还在自己手中。即使房价下跌,对“以房养老”的另一方——金融机构来说,也是一个极具风险的挑战,对人的寿命、利率等方面的评估确定都是一个需要逐步完善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同时,房地产评估市场相对不成熟,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来保障这一制度,只能靠条例、意见等来规范,所以在技术操作上也比较困难。

  “以房养老”,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它关乎民生中最基本的“衣食住行”,也是当前需要攻克的社会难题。当买房成为年轻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时,“以房养老”,又会以怎样的份量进入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政府明确“以房养老”的试点后,即意味着很多问题有待市场的检验,通过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进而来制定一个比较完善的“以房养老”体系。价值评估、产权归属以及金融风险防范,无疑将是试点中的重要内容,人们对此满怀期待。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以房养老养老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