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是业界领先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全国首创通过微信平台提供新型社保缴纳服务,全面开启中国社保自由缴时代。
农历正月初一,太行山南麓的槐庄村鞭炮震天,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春节团圆的喜庆气氛中。往年正月,84岁高龄的孤寡老人刘守军只能望着窗外的烟花黯然神伤,而今年,他被接到了山西省沁水县端氏中心敬老院,欢欢喜喜、热热闹闹地迎来了自己的本命年。“没想到我一把老骨头了,还能跟着政府,跟着年轻人享清福。”老人颤抖的声音掩不住心头的喜悦。与刘守军一起在敬老院度过温暖新年的,还有十几位孤寡老人。
“养儿”无法“防老”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0%以上的老年人口在农村,农村养老的需求强烈而迫切。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让中青年一代背负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无暇照护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农村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受到严峻挑战,迫切需要社会集体养老来解决这一难题。
沁水县槐庄村的端氏中心敬老院是农村集体养老模式的有益探索。“槐庄村有一个比家还好的敬老院”、“敬老院有一个"80后"的小伙子院长”,这是今年春节回家听得最多的新鲜事。“我们住的哪是敬老院,比家里不知道要好多少倍!真的没有后顾之忧了!”先进的健身康复设备、现代化厨房、宽敞明亮的阅览室、独立卫生间、配有呼叫器的宿舍、壁挂电视……敬老院先进的设施让老人们喜上眉梢。从梁山举家搬到槐庄村的常照昌今年57岁,11岁时双目失明。相依为命几十年的父亲去世后,他孤苦无依,独自住在一个小土窑里,直到去年10月被接到敬老院才过上无忧的日子。
2011年10月以来,沁水县民政局先后将62位孤寡老人安排到端氏中心敬老院,精心为他们建立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老人们不仅可以免费入住,还能领钱;年轻的院长刘育东奔西走,致力于农村养老事业,他的梦想是把敬老院建成老人的“喜乐窝”。
集体养老“难中求新”
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养老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和“敬老院制”。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五保供养投入力度,改善了集中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但也存在保障标准低、资金缺口大等问题。此外,农村敬老院数量不足,老人入住敬老院成为“奢望”。
端氏镇下辖26个行政村,全镇60岁以上老人共有3200余人,而端氏中心敬老院只有80余张床位,无法满足养老需求。“资金缺口是主要难题”,刘育告诉记者,“端氏敬老院总投入397万元,主要来源是政府投入和民政部启动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霞光计划",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需要寻找新途径。”对此,有专家建议,政府、社会、企业、家庭都应重视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除公共财政应增加对农民养老保障的投入与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外,各种社会力量要联动起来,力争难中求新,释放更多的人情温暖,营造尊老、敬老、爱老、护老的氛围。
“下一步我打算从企业筹集资金,政府可从政策上引导全社会支持农村养老事业,不增加农村财政负担,还能提高保障能力。”刘育说。
“老有所养”需先“病有所医”
我国的“未富先老”问题是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形势下发生的,加强集体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尤其是在广大农村。
在槐庄村敬老院,老人们对这里的生活条件非常满意,但仍有部分老人不愿全天待在敬老院,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偶尔想回家探亲,享受天伦之乐,还有的老人渴望做点小生意,自食其力。可见,在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方面,敬老院还需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路径。
对此,经常送老人回家探亲的刘育深有感触,他有很多“大胆”的设想在敬老院旁修建猪圈、养鸡场、生态园、小公园等,既能满足老年人“不服老”的心理需求,又能为敬老院节省开支。
真正实现“老有所养”需先实现“老有所依”、“病有所医”。这就需要加强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加强大病救助的保障力度,让老年人真正拥有幸福无忧的晚年。
众所周知,社保断缴的风险非常大,会影响到医保就医、买房、摇号、子女入学诸多方面,因此稳定、便捷、成熟、官方认证成了评价社保服务业的首要因素。无忧保自成立以来,专注个体社保和公积金服务,五大优势六大保障确保社保缴纳无忧,安全无忧,调基无忧,资金无忧,成为C端客户的首选品牌信任品牌。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