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昆明老人难以接受以房养老

2018-05-16 08:00:01 无忧保

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夕阳无限好,关键是养老。日前,国务院公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以房养老是不是昆明老人的菜?调查各大银行、保险(放心保)公司发现,昆明现在还没有真正意义的以房养老,而很多老人对此也是一脸茫然,均表示辛苦一辈子挣下的房产肯定要留给子女。而业内人士也表示,房屋70年产权等也是以房养老的障碍。

  个案调查

  36平米拆迁房的养老故事

  李奶奶可以说是昆明以房养老的尝鲜者,不过她表示自己是无奈的选择。

  “我以前在黄瓜营有套36平方米的房子,住了很多年,我以为能在那养老,谁知却遇到拆迁。”李奶奶说,“我没有工作,也没有退休工资,平时生活费都是4个子女给我的。”面对拆迁,李奶奶无奈地选择现金补偿,获得了25.6万元的拆迁款。

  房子拆迁之后,李奶奶住进了一个养老院,“我住在两人间,生活有人照顾,还有很多老朋友,孩子们每周接我到家里过周末,比起以前的独居生活要幸福很多。”李奶奶算了一笔账,按照2000元/月计算,这笔拆迁款也够她住10年的养老院

  2套房产换不来幸福晚年

  68岁的林奶奶和老伴勤勤恳恳一辈子,攒下了2套房产,有稳定的退休工资,老两口育有三女一子。在外人看来,她的晚年生活应该很幸福,然而,她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

  早在几年前老伴去世的时候,林奶奶就把老两口的财产进行了分配,其中一套房产给了儿子,另一套分给当时条件最差的小女儿,“我当时觉得房分给儿子,由他给我养老天经地义。”

  分了家产之后,林奶奶就和儿子一块生活,没想到儿媳妇根本不待见自己,而得了老人另一套房产的小女儿因为孩子还小不能照顾老人,另外两个女儿也因不满老人的分配不愿和老人一块生活。最后老人只能无奈住进养老院,每月1500元的退休工资刚够交养老院费用,“医药费也没有着落,日子过得紧紧巴巴,2套房子留给子女换不来温情。”林奶奶心酸地叹了一口气。

  业界动作

  在滇银行尚未办过以房养老

  记者了解到,此前昆明一家银行已经开展过养老按揭业务,但还没有成功办理的案例。此项业务为老年人本人或法定赡养人以房产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老年人养老用途,银行核定一定贷款额度后按月将贷款资金划入老年人账户,由老年人用于支付相关养老费用。借款人只需按月偿还利息或部分本金,贷款到期后再一次性偿还剩余本金。如果到期后不能偿还本金,将以所抵押房产处置后资金偿还银行贷款。

  这与国外成熟的“倒按揭”模式有所区别,国外模式指房屋产权拥有者,把自有产权的房子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后者在综合评估借款人年龄、生命期望值、房产现在价值以及预计房主去世时房产的价值等因素后,每月给房主一笔固定的钱。房主继续获得居住权,一直延续到房主去世。当房主去世后,其房产出售,所得用来偿还贷款本息,其升值部分归抵押权人所有。

  保险公司要建高端养老社区

  “我们这个是高端养老模式。”昨日,一家在滇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已经推出国内首个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相结合的综合养老计划,计划打造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建或参加各种俱乐部,也可以从家里搬来家具,按自己的要求对所居住的房间进行装修。目前,该计划已在云南签单超过30份。

  这位负责人表示,养老社区和以房养老最大的区别就是投入,要获得养老社区的“门票”,需要购买一份年缴20多万元的保费,缴费期10年的保险,也就是投入达到200多万元。

  专家观点

  70年产权成以房养老障碍

  据工行省分行营业部理财师郭倞介绍,目前“倒按揭”国内并没有推出。影响推出的两大制约性因素是,70年房屋产权制度和房价波动的市场情况。

  我国目前住宅的土地使用权最长只有70年。一个人往往要付出长达二三十年还清房贷,退休后再向银行、保险公司等申请以房养老。按现行政策,等到抵押的老年人过世,保险公司拥有房屋的产权后,土地使用权的年限已所剩无几。“如果未来没有明确的政策创新和落实,金融机构将不愿推出该业务。”

  春城晚报 杨抒燕 杨春雁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以房养老养老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