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董克用教授
和讯保险(放心保)消息 9月25日,2013中国养老金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董克用教授在会上指出,按照国际标准,中国在1999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即60岁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据研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比重最高、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因此,中国面临了很大的挑战,在这样一个老龄化人口的时代,能否及早启动一些政策和项目来应对未来的老龄化,必然成为各界关心的问题。
以下是董克用教授的发言实录: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大家能来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和我们的几位合作者共同召开的2013中国养老金国际研讨会。刚才Harry先生讲了,我们合作多年了,上一次的研讨会是在人民大学召开的,我们是一个学术研讨会,很多在座的当时都是学生们来听。2012年我应邀到荷兰参加了世界养老金大会,在那次会议上,我们介绍了中国的一些改革情况,当时我们就一起讨论说是不是把这样一个研讨会的形式搬到中国来,不只是大学的教授和学生们来讨论问题,因为大学的学者、教授和学生们讨论问题时更多是纯学术的研究,Harry希望我们搭建一个平台,使得养老金、与养老金相关的各个行业、各个机构也能够共同来参与。当时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因为的确养老金问题如果关在书斋里研究是很难的,因为它涉及了经济、政治、社会,在经济中又涉及了金融、保险、投资各个领域。所以,我们想以大学为基础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是非常好的主意,所以,按照我们的要求,我们就申报了这样一个国际研讨会。正像刚才Harry讲的,我们仍然是一个以研讨为基础的学术研讨会,我们可不是推销什么来了,我们还是一个国际研讨会,建立在学术基础上的,只是这个学术概念不再仅仅是大学教授,而是凡是关心这个问题的各界都可以来参与。
欧洲办会和中国人办会有点差异,它有一个像今天这种形式的非常轻松的热身的阶段,这个和我们过去开会不太一样,我们开会特别的正规,介绍张三、李四、领导讲话,他们先要热身,后来我也同意了,我们就按照欧洲朋友的方式来热身一下,所以,今天下午我们就要讲一些简单的事情,然后我们还有学者和专业机构分开讨论一下我们自己需要讨论的问题,明天才有大会,所以,希望中国朋友们习惯一下这个形式,好像大家不太习惯,这就开会了,今天和明天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也希望大家今天下午能够轻松一点,我们先热身一下。
既然热身,我也想讲几个热身的话题。为什么都临近节假日快十一了,还有这么多的朋友们,我们一说要开这个会,直到昨晚11点还有朋友打电话说希望能够参加,我说你就直接找会议组织者吧,我也搞不清楚这么细的事情,参加不参加我也不知道。
为什么全社会都这么关心这个问题?因为养老问题是任何一个老龄化国家都会关注的问题,那些人口结构很年轻的国家不那么关心,就像中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一样,没几个退休人员,绝大部分都是新参加工作的人员,那养老金问题就不是个问题,任何一个老龄化国家一定会关注养老金问题。按照国际标准,中国在1999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即60岁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当然也有人说这个标准得改,因为活得越来越长了,但我们暂定就用这个大家接受的标准,1999年中国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的国家行列,只是说这件事没宣传,老百姓也没有多少人知道,大家想想还是上世纪的事,一晃已经新世纪13年过去了,马上2013年就要到年底了,所以,中国其实已经早进入老龄化社会了,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的老龄化速度是要加快的,我们每年要增加1000万人加入老龄人口。据研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比重最高、老年人口规模最大,老龄化比重最高可能是之一,因为这个不好比,但老年人口规模最大估计已经是事实了,因为我国人口最多,到那个时候老龄化人口规模最大就将是事实。并且到本世纪中叶正好和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一百周年,2049年建国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好碰上了老龄化比重最高、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挑战,我们就面临了很大的挑战,在这样一个老龄化人口的时代,我们能否及早启动一些政策和项目来应对未来的老龄化,必然成为各界关心的问题。学者关心、老百姓关心、政府更关心,这就是为什么最近这都成了热门话题了,过去一些年可能这是学者们的话题,现在已经成公众话题了,老百姓已经通过网络在参与这些讨论了,所以,养老金问题是个人、家庭、企业、政府都会关心的问题。
当然,养老金是钱的问题,它既可以现收现付,也可以积累。但是这两种方式大家都是业内人士,大家都知道,这两种方式各有各的方式的实施条件,也各有各的方式的局限性和缺点,有它的优点、有它的缺点,所以,国际上越来越推崇的是多支柱养老模式,不是靠一条腿,三条腿的板凳是比较稳的,当然世行还提出了五支柱,五条腿不一定稳,三条腿是比较稳的。所以,我们讲多支柱是个趋势,但怎么实现多支柱,到底哪条腿粗、哪条腿细,特别是对中国的现实来讲,到底怎样做还是一个无解的问题,还需要探讨的问题。
对于中国来讲,来自国外的业界人士如果不知道历史的话,我们告诉大家,其实在新中国我们很早就建立了现在说的养老金制度,当时叫做退休制度,我们很早就建立了。新中国1949年成立,1950年就通过国务院条例就有养老了,只是那会儿退休的人很少。当时我们是现收现付的,并且中国养老金的改革启动也很早,认识到未来可能遇到老龄危机,需要来改革原来的现收现付制度,完善现收现付制度,其实我们起步也很早。1991年中国政府就提出来,国家、企业、个人要共担,而不像过去养老好像就是国家的事,真提出了国家、企业、个人要负担,这在文件中就讲了,讲的比较早,落实的比较慢慢,直到1995年才落实到制度上,1997年企业才统一了养老金制度,我们实行了一个中国式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取得了很大成绩。
仔细看这个过程中有很大成绩,无论是旧的现收现付制度,还是我们在九十年代初逐步建立、在九十年代后期统一的政策有很多成绩,应该认真去思考和总结。但是不可回避的是,它也留下很多问题,我们这样一种比较独特的制度确实也留下一种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老百姓今天比较通俗的描述的双轨制,这是老百姓给总结的,说我们双轨制了。其实那个轨原来就在那儿,原来就没有变,从五十年代建立以后就是那种模式,只是企业变了,一个变了,一个没变,就出现了自然科学所说的实验室。因为马克思讲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最大的差异,就是社会科学没实验室,自然科学有实验室,但是咱们不小心给养老金搞了一个实验室,正好一个变一个不变这就是实验室,有参照系了,最后就出了双轨制,双轨制大家就有很多的质疑,对结果、对公平、不公平大家就有很多质疑。
另一方面,就我们企业而言,我们所实行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十多年了,从1997年统一到现在也十多年了。到今天为止仔细看看这套制度,其实我们还是以第一层次为主体的,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统筹加个人帐户第一层次养老保险为主体的。而这个为主体的第一层次还基本上是一个现收现付。所以,我们的第二支柱发育是很缓慢的,规模也很小,并没有起到原来希望第二支柱和第一支柱共同替代原来的现收现付这样一个改革的初衷。就第一支柱而言,我们比较独特的这种社会统筹加个人帐户,因为社会统筹是现收现付了,个人帐户是一个积累了,把一个现收现付制度和一个积累制度合在一个体系里,这也是中国独特的,这个制度也还是需要思考。有时候独特是好,有时候独特并不一定好,你独特只是说独特了,并不是说独特就是优,也可能不优,也可能两个制度的好处没把优点结合在一起,把两个制度的缺点结合在一起了,那你再独特也不一定好。所以,我们值得思考,这样一种模式十多年了,可以看看它到底怎么样。像人民大学李珍教授就做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第一支柱我们到底从政策可以评估了,李教授的专著已经出来了,我们就评估了这一支柱,到底我们怎么看,客观的数据去看。所以,我刚才简单的帮助大家热身,中国建的很早,改的也不晚,但是我们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而我们又面临着老龄化这样一个危机,因此怎样应对这个危机,为什么要在中国开这样的中国养老金的国际研讨会,我们叫做2013,为什么要开,“六个字”:
第一,“交流”,我们希望学者业界人士,国内国外的朋友们大家一起交流,交流一下观点和看法,学者怎么看这个改革的进程和未来,业界人士怎么看这个改革的进程和未来。我们也希望政府有关监管部门能够加入进来一起聊一聊,这个地方不是发布新闻消息的地方,也不是抓热点的时候,新闻界说抓点热点,炒一下董老师,不需要,我们需要交流,我们需要好好谈一谈,这几个问题我们到底是怎么看的,通过交流沟通,慢慢的我们希望能够达成一些公式,所以,交流是必要的。
第二,我们觉得我们需要“借鉴”。虽然中国的养老金制度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建立了,但这套制度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我们是从前苏联学的,前苏联又是从德国学的,历史是这么转圈过来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个舶来品。中国农业社会传统历史上我们叫做养儿防老,我们进入工业社会后,城市化之后,我们建立了这样一套学来的制度,人家变了没有,国际上变了没有,我想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确实应该通过借鉴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他们的支柱,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在业界是怎样看待不同国家、不同模式、不同的运作方式,所以,我们要借鉴。
第三,“探讨”。交流完了,互相借鉴了,我们在中国开这个会是不是要共同探讨,围绕这样一个点,中国这样的国情,我们通过前面的交流和相互的借鉴,我们能不能探讨出一些共识来。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共识,如果没有共识很难讨论清楚。因为现在的公共政策,你说找一个最优的公共政策太难了,公共政策理论告诉我们没有最优,或者你的标准是什么,它不像经济学边际利益最大、帕累托最优,养老金的政策可能不是这样,它的最优标准可能都有问题的话,公共政策就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共识基础上,这种共识不是官员之间的共识,也不是学者之间的共识,我想应该是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共识,各阶层讨论,我们大家应该在这种条件和这些约束条件下怎么办,可能对大家都更有利,对能共赢,而不是说你输我赢,你损我赢,我们要共赢,只有建立在共赢的基础上就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所以,我们开这个会的目的是交流、借鉴、探讨,争取能达到一些共识,来帮助决策部门,说我们开了个研讨会,我们有这些研讨的结果,供你们参考。我想这样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谢谢大家!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