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缺少社会资源和专业人才 社区养老叫好又叫座

2018-05-21 08:00:01 无忧保

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子女关系断绝了才会走这一步吧。”听说最近热炒的“以房养老”概念后,这是市南区79岁的李爱兰老人的第一反应。目前来看,市民对拿房屋换钱再进养老院的评价,远没有一些专家期待得那么高。今年年初的数据也显示,青岛九成以上老人仍会选择居家或社区养老。但近日记者走访十几个社区发现,社区养老仍面临老人认同度不高、缺少专业人才、助老餐桌普遍经营惨淡等问题。要解决问题、让社区养老叫好又叫座,除了政府持续的财政补贴以外,用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源参与养老产业同样重要。

  九成老人习惯“窝”家里

  吃饭,看电视,打盹,天气好运气也好的下午出门能遇到聊得来的老邻居聊两句—这就是家住徐州路附近的79岁老人李爱兰日复一日的独居生活。老伴4年前去世 ,4个儿女只有中秋、春节等节日才会上门探望,这样的孤独,老人早已习惯。

  像李爱兰这样的空巢老人,青岛10个老人中就有6个。对于独居、空巢老人,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很多帮扶政策,打造社区养老服务就是其中一种。

  李爱兰老人所在的香港中路街道办事处提供的材料显示,根据针对独居空巢老人缺少感情依托,孤独感强的实际,开通了空巢倾诉热线,截至目前已累计拨打热线6000余次。另外,还有5处共2048平米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处共1202平米老年人娱乐室、开办47处养老互助点,配备饮水机、棋牌桌椅、报纸等设施和用品,补贴水电费,为老人提供休闲娱乐去处。

  不过,正如李爱兰老人一样,很多老人并不了解社区养老,也不知道如何享受其中的好处。民政部门的调查显示,当前青岛养老体系呈“9064”格局,即90%的老人选择在家里,主要靠家庭赡养,或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4%的老人去养老院;只有 6% 的老人选择社区养老,到社区养老场所享受日间照料、休闲娱乐、低偿午餐等服务。

  以闽江路社区为例,社区现有居民1.7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近3000人。社区也设立了老年人娱乐室,居民可以在这里打打扑克下下棋,不过除了周四下午唱歌以外,平时利用率不高。“娱乐室就是给一部分人准备的,不是方方面面都能照顾到,社区里喜欢唱歌的也就那四五十个人,很多老人也不会打扑克,有的年纪大了也打不了。”接受采访时,社区居委会主任王顺丽坦言,老人们出了家门,更愿意在小区的活动场地上娱乐。

  //判断是否是多页图片新闻 如果是 加载前后翻页图标 //if (newscate=="TY"||newscate=="YL")// { jzfy();// }

  社区养老缺少专业人才

  王顺丽很认同老年娱乐室、日间照料中心的积极作用,但她也并不否认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有一些困难。“把老人叫到社区来,光提供一个房间不行,谁来照顾他们?得配备专业的人才来从精神上照料他们。”王顺丽介绍 ,近两万人的社区平时琐碎的工作就很多,总共只有5个工作人员办公 ,实在是没有余力去照顾娱乐室的老人。

  不止一个社区遇到了上述困难。江苏路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本来给老年人设置了床位 ,也因为其他单位的临时占用而被放置起来。该社区居委会主任张建军说,平时老人们打扑克、打乒乓球,没有专门的人员照料他们。老人活动累了,能在床上休息一下,但实际用到的却很少,只有一两次社区里有人家里着了火,没地方住了,所以才用了几次。

  “宣教科你去了吧,那么多人就挤在一个小屋子里。”接受采访时,四方街道办事处的社建科工作人员说,由于场地有限等条件限制,运作能供老人娱乐、休息、吃饭的日间照料中心还有一定困难。“17个社区有3个社区还不具备条件。区里最近已经下硬性指标了,不管是租房还是怎样,都要搞起来。”该工作人员介绍。

  据了解,市北区将新建改造60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加上已有的83处,至今年年底,实现全区全覆盖。市北区民政局社会事务科工作人员表示,“升级改造的压力非常大,想找一个合适的房子有一定难度。但因为是公益事业,还得搞下去。”

  10家助老餐桌7家没人气

  作为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部分,几年前开始运行的社区助老餐厅,同样面临着各种困难。

  八大湖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刘玉荷介绍 ,经营老年餐厅并不盈利,由于享受以奖代补的政策,才能维持近5年。夏天高峰期订餐人数有六七十户,平时四五十户,涵盖了街道办事处10个社区的范围。“4个工作人员 ,每人一月900元,由政府出。都是些大大咧咧的人,才不计较这些。”

  去年8月,李爱兰所在的闽江路社区也曾有过助老餐厅。不过运营了不到一个月,就倒闭了。“我们有我们的难处。”王顺丽解释说,由于便宜用房难找,该社区食堂烹调区面积不足10平方米,就餐面积不足15平方米,地面铺设地砖,老人容易跌倒,且进出食堂总要穿过社区办公区,影响了正常的办公秩序。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市南区、市北区共11家社区助老餐厅,只有4家运转良好。某社区居委会的主任坦言,政策确实是个好政策,但具体实施起来还有一些环节要打通。

  四方街道晶华社区的助老餐厅在运营不长时间后也倒闭了。“两个小单间一个大餐厅,当初设计得很好。但由于地方偏僻,来吃的人少,也有老人觉得8块钱很贵。三周转两周转就不行了。”该社区工作人员说。

  “有时干,有时不干,不是很理想。”兴隆路街道隆兴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听到记者采访助老餐厅,水清沟街道萍乡社区工作人员说:“哎呀,开展得不理想,就这么干着。已经换了好几拨承包人了。”海伦路街道海鸥社区工作人员也表示,由于餐厅在一个大坡上,真正过去吃的人还不多,有时会给附近的托幼班提供饭食。

  应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参与

  “这与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有一定关系。虽然政府已经补贴了一部分,但有的可能还是觉得价格贵。另外,政府部门精力和资金投入毕竟还是有限的,有个别的助老餐厅全由居委会来操作,可能顾不上。”市北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说,从目前来看,寻找到合适的社会组织参与其中,可能会达到双赢的结果。而近来政府部门又加大了为老人服务配餐点的补贴,相信情况会有一定改善。

  记者发现,能够将消费人数稳定在每天20人以上已经算运营不错的助老餐厅了,而且运营较好的确实是社区与社会组织合作的模式。

  江苏路社区乐助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餐厅经理茆风珠告诉记者,前两年她在龙江路社区经营助老餐厅时,最多能达到100位老人用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规模,真正起到了助老餐厅的作用。而且吃饭的人多了,菜的花样增加到十几种,对外经营就解决了员工的工资问题 。市场化跟公益性完全能够结合在一起。如今由于位置比较偏僻,所以来吃的人还比较少,目前除了承担社区 22份免费午餐,还为其他老人提供中午送餐。“现在的位置有些偏僻,很多老人来吃饭不方便,还没有起到社区大餐厅的作用。”

  助老餐厅运营遇到尴尬,并不是发生在青岛的个例。根据媒体报道,截止到2010年,杭州的老年食堂已经上升到197家,但社区自己办老年食堂,成功的案例很少。对此,有专家建议可以由政府主导,逐步过渡到市场参与、直至发展为市场化运作。

  对于青岛市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状况,青岛市老龄办调研处处长王少梅曾撰文指出,现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场所,特别是在老城区,养老服务场所面积小、设施简陋等问题比较突出。已建成的社区养老服务场所,部分由于服务人员少、服务项目单一、服务时间与老年人需求不同步等原因,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多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老年人不愿意去 ,场所利用率不高。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化的显著特点是"未富先老"、"未备先老"。”青岛市老龄办调研处处长王少梅建议,以助老为例,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和人才投入养老行业,为老年人提供经济、营养、便捷的午餐服务。

  //判断是否是多页图片新闻 如果是 加载前后翻页图标 //if (newscate=="TY"||newscate=="YL")// { jzfy();// }

  政府补贴不能缺位

  根据《青岛市社区养老服务场所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社区养老服务场所除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老年人娱乐室”以外,还有一项是“社区养老互助点”。

  社区养老互助点主要是利用空巢、独居老人的自有房屋,政府统一配发麻将桌椅、棋牌、老年健康书籍等娱乐设施和活动用品,周边老人自愿组团活动,市财政每月给予100元补助,目前已建“社区养老互助点”2110个,既缓解了居家养老服务场所不足的问题 ,又不需要太多投入就可解决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难题 。

  “日间照料搞不起来,没有场地,互助养老很容易搞。我们社区现在有7个养老互助点。”四方街道四机社区居委会主任张静介绍 ,该社区设立了原四方区第一个养老互助点,还有外地相关部门来学习过经验。

  王丽华老人家里就设立了这样一个养老互助点。“一块打打牌、下下棋,有文化的给大家读读报,挺好。”王丽华算了一下,光她在的单元楼上,就有6户独居老人。有了养老互助点,邻里之间也有个照应。“有的邻居两三天不见人了,我就过去敲门看看,别出什么事儿。”

  “5个互助点,4个开展得比较好。”某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介绍,不乏设立了又不好好开展活动,贪图政府发放的补贴等个别现象。具体操作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将其制度化,定期考核。

  王少梅也认为,互助养老是缓解政府养老压力、减轻家庭养老负担的有效方式。她建议还可以借鉴美国互助养老“时间银行”模式,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组织社会志愿者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互助式服务,服务以小时为单位,储存到志愿者个人账户中,当其自身需要服务需求时,由其他志愿者提供等量时间的服务,实现互助养老服务的持续发展和健康循环。另外政府应该投入一定资金,指导、委托社会组织具体运作,建立健全有关申请程序、评估方法、服务反馈等工作机制,在试点基础上向全市推广。

  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本市民政等部门也耗费了巨大财力物力,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送餐助餐、康复照料等服务。经认定达到标准的社区敬老服务场所,按其服务老年人人次给予适当补助。对经第三方评估,建设配备规范、运营管理良好、服务达标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按照规模和服务量每年给予最高10万元的运营补助。对设立在老年人家中 ,固定活动人数不少于5人、年运营时间不少于260天的“社区养老互助点”,每处每月给予100元运营补助。

  “当然,不管政府如何努力,为人子女应该尽的责任也应尽到。”采访过程中 ,某助老餐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久前 ,送餐员在给一位老人送饭时,发现前一天的饭菜没动。进屋一看,老人没穿衣服,躺在地上,犯了高血压。赶紧打电话给社区和其子女 ,这才没有出大事。

  听记者说起最近热炒的“以房养老”的概念,李爱兰老人表示自己将来不会选这个,因为她认为“子女关系断绝了才会走这一步吧”。采访接近尾声,她说起最近一件让自己最快乐的事儿,就是南京路的一家影楼推出免费拍照活动,她和几位邻居拍了四张照片。儿女们何时能欣赏到,她还不知道。(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李爱兰为化名)

  文/图 记者 朱艳丽 见习记者 孙桂东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养老社会社区养老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