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赵克兰
58岁,宝山区顾村镇共富新村居民,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照顾四对老人:父母,前夫的父母,公婆,丈夫同事父母孙康荣、万惠芝老夫妇。
刚从北京回来的赵克兰几乎逢人就说,“同北京遇见的那些道德模范比起来,我真的算不了什么。”9月26日,她在北京获评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很大程度是因为她在30年来照顾了4对老人。
“这女人面善”
因为一次失败的“相亲”,周时运1979年阴差阳错地结识了同事的父母孙康荣、万惠芝老夫妇。
1985年,当孙康荣夫妇第一次见到赵克兰时,仔细端详了一会,告诉周时运,这个女人好,面善。
那会,周时运已经照顾孙康荣夫妇7个年头。就是这么一个来自外人的“肯定”,单身的周时运下了决定,和赵克兰结婚。
喜欢直来直去,说话爽朗的赵克兰喜欢老实的周时运,更欣赏周时运照顾陌生老人的孝心。
赵克兰曾经有过一段婚姻,但先生不幸去世,最终让她决定和周时运定下婚约,是因为周时运答应,“你前任丈夫的公公婆婆,我们也要照顾。”
一年要送3只鸡
从杨浦区的长白三村到虹口凉城地区的车站北路,再婚后的赵克兰屡次搬迁住所,车站北路的房子只有50多平方米,但已经挤上了赵克兰、周时运和女儿、儿子一家四口。
因为有赵克兰一家子的照顾,年岁渐高的孙康荣夫妇也一直跟随他俩,从浙江路搬迁到了黄兴路,虽然最后去了大华社区,但之后赵克兰一家子又搬到了共富一村。
1990年,赵克兰买了一台水仙牌双缸洗衣机,想了想送到了孙康荣老夫妇的家里,“万老太太每次洗衣服都要生病”;有时赵克兰烧了一桌子好菜,又趁热送到了老夫妇那儿;在超市碰到老夫妇两人买菜,往往赵克兰去结账。每逢“五一”、“十一”和春节时雷打不动地送3只鸡给老夫妇。
婆婆被养胖14斤
1997年,赵克兰下岗了。一家子考虑到经济上的困难,最终决定搬往交通更不方便的泗塘新村。
车站北路的房子很快转了手,赵克兰只拿了一半的房钱,她将另一半给了婆家。
2005年年底,婆婆吴秀娣在养老院因为行走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致使髋骨骨折。赵克兰没有埋怨养老院,反而将婆婆接到了家中,做好一日三餐,半夜频繁起床服侍其上洗手间。婆婆这一住就是大半年。周时运告诉早报记者,他的母亲回家时胖了14斤。
图个啥呢?
赵克兰为了照顾前夫母亲陈美龄,把有病在身的父亲交给了周时运。
2002年底,陈美龄住进了第十人民医院。甚至2003年的春节,赵克兰也是在医院里度过的。
“病房里空无一人,连病友们都回家去了。”赵克兰说。
住院期间的一个晚上,陈美龄悄悄地告诉赵克兰,周时运是个好人,她失去了一个儿子,很高兴又多了一个儿子。媳妇找到了归宿,儿子也能安息了。
赵克兰在医院照顾陈美龄期间,很多人表示了不理解。“她(陈美龄)有儿子和女儿,为什么需要你来照顾?你这样照顾可以拿到房产,还是能继承财产呢?”
“你到底图个啥?”别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这样。
“其实我心里也真的动摇过。”今年9月29日,赵克兰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坦承。
女儿提醒母亲低调
自打从北京领奖回来后,赵克兰就成了个名人和忙人。接受媒体采访,还有到各处去开会。
但女儿给母亲打来的第一个电话不是“道喜”,而是“妈妈你低调些”。
女儿提醒母亲,做好赡养老人的分内事,不需要太多的掌声和荣誉,“对于家人而言,不存在"道德模范",永远都是亲人。”
在成为“道德模范”,她给自己作了这样的评价,“一个人量大福大,不要斤斤计较”。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