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近两成百岁寿星机构养老

2018-05-24 08:00:01 无忧保

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晚报记者 陈珍妮 报道

  昨天下午,“2013年上海市十大寿星评选活动发布会暨颁奖仪式”现场,镜头都聚焦在一位笑容可掬的老人身上。这位目光炯炯有神、气色红润的老人已102岁高龄。作为上海1326位百岁老人的代表,孟子臣也是昨天唯一一位亲自来领奖的老寿星,他被评为今年“上海十佳风采男寿星”称号。2013年“上海市十大男、女寿星”、“上海市百岁夫妻”、“上海市十佳百岁风采寿星”昨天全部揭晓。114岁的“超级寿星”李素清老太继续蝉联上海第一寿星,第二寿星也是最高龄男寿星获得者、111岁的秦茂堂老人。

  但记者昨日也从现场获知一则令人遗憾的消息:今年已被评上“百岁夫妻”的张木成、徐东英夫妻,也是沪上最高龄的一对百岁伉俪,就在评选截止后一个月,妻子徐东英不幸离世。同时,去年最高龄寿星中今年有三成离世。

  照料使命递交到孙辈身上

  市老年学会的评委们在百岁老人家庭的走访中发现,不少百岁老人的子女已七八十岁高龄,第二代照顾百岁父母也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寿星的孙辈主动担负起主要的照料责任。市老年学学会孙鹏镖说,不要以为第三代肯定不如第二代照顾得好,我们发现也有孙子、孙媳妇将老寿星照顾得很好的例子。

  比如今年“十大女寿星”中的109岁王兰英老人就主要由孙女、孙子、孙媳妇照顾。为了让奶奶熬过今年“最热夏天”,孙子特意请假休息在家,先安装了新空调。老人不舒服时就拿出一人高的氧气瓶吸点氧,特别管用。白天护理全部由孙子包了,洗澡由孙媳妇和孙女来。晚上睡觉,三人轮流陪,保证奶奶身边不断人。为了消暑,王兰英在最炎热的夏天里也吃冷饮,但都等到化了才吃。孙鹏镖指出,今后,随着上海高龄老人及百岁寿星的数量逐年增多,照顾老人的“历史使命”将逐渐递交到第三代身上。

  近两成寿星选择机构养老

  在今年上海十大寿星名单公布的36位百岁老人中,王绍双、李绮华、徐云祥、赵大妹、陈亚珍、沈其端、卫权7位老人现在实际居住在各类养老机构中,占全部获奖百岁老人的近五分之一,他们中有的老人已经在养老机构居住了十多年。

  市老年学学会秘书长孙鹏镖称,“这个比例今年最高,也颠覆了我的认识。以前认为机构养老肯定不如居家养老,但此次调查发现,许多从八九十岁就选择机构养老,到如今跨过百岁,依然身体健康,说明当老人的年龄达到一定阶段,当高龄老人家人无法提供专业照顾或力不从心时,机构养老或许是一种更能提供给老人专业服务的方式”。

  去年最高龄寿星三成离世

  对比今年和去年的男、女十大寿星榜单,去年跻身十大寿星之列的沪上最高龄老人们,今年已经有三成六位老人离世。

  此外,评选截止后一个月,婚龄长达83年的恩爱伉俪、沪上最高龄的百岁夫妻张木成的妻子徐东英没有熬过今年,8月13日离世。据徐东英媳妇透露,徐东英过世前夕两次住院,最后一直吐血,无法进食。因为妻子的离去和此前妻子住院孩子们疲于两边照顾,104岁的张木成健康状况也令人堪忧,因为褥疮、肺炎住院,目前还未出院。

  【长寿秘诀】

  唯一亲临现场获奖寿星:天天记账,账册进了档案馆

  102岁的孟子臣老人是昨天唯一一位亲自前来领奖的百岁老寿星,今年他被评为“上海十佳风采男寿星”。老寿星笑容可掬,看上去很有精神。面对记者和镜头,他笑眯眯地展示起自己的账本。原来,老人做了一辈子会计,时时、事事不忘记账,往日里撰写的《家庭开支账册》极为详尽,分门别类,一丝不苟。记者看到,在现场展示的一本账册里记录着买菜等生活细账。孟子臣的女儿告诉记者,“像这样的账本有好几十本,到现在还保持着喜欢记录的习惯,每天听了天气预报还会记录天气情况。”

  一本上海普通老百姓过日子的生活账,承载着那个年代特有的生活印记。记者了解到,老人的账册被上海档案馆于2009年收藏并发证表彰。记账也让老人多用脑、多动手。

  蝉联上海第一寿星李素清:童心未泯,女儿女婿悉心照料

  114岁的女寿星李素清去年曾患肺炎,如今已完全康复,神采奕奕。李素清的家庭并不富裕,现由女儿田玉兰和女婿照顾,由于家人的悉心照料,李素清至今无“三高”和中风病史,她的视力也不错,有时还能看看报。她的家人说,老人至今还能背《百家姓》。

  上海最高龄的老人究竟有何长寿秘密?李素清的食谱或许是长寿的原因之一。在饮食上,老人荤素搭配从不挑食。她早上食用牛奶、鸡蛋、核桃粉;中午和晚上则将荤菜和素菜搭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从几十年前开始,李素清便一直保持着喝牛奶的习惯,从未间断,她摔过好几回跤,却从未骨折,家人认为,这或许和老人长期饮用牛奶有关。此外,李素清还喜欢喝绿茶,已有十多年“茶龄”。在营养摄入方面,李素清的女儿从不吝啬,她给母亲准备的食谱几乎顿顿不重复,清淡酥烂、蛋白质丰富。

  童心未泯是李素清高寿的另一大原因。她爱看少儿节目,这成为老人每天必做的“功课”,尽管不一定看得懂,但常常咧着嘴笑个不停。李素清还喜欢跟小孩子一起玩小汽车,也喜欢玩毛绒玩具和洋娃娃,在老人的床上,至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毛绒玩具。据李素清的家人说,老人甚至喜欢奥特曼、机器人这样的玩具,有时女儿半夜醒来,会发现114岁的母亲还没睡着,正专心致志地摆弄着她的奥特曼。

  李素清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早上8点起床,午餐后睡1至2个小时,晚上9点至10点睡觉,睡前会看一会儿电视。她的女儿每天都坚持帮母亲擦身,有时女婿还会用轮椅推着老人到“外面”看看。对于李素清的护理,他的家人格外上心,女儿田玉兰说:“我现在一刻也不敢离开老人,生怕她摔跤。”

  上海最高龄男寿星秦茂堂:素食为主,晚上爱吃面疙瘩

  秦茂堂今年111岁,是上海最高龄的男寿星,由于所在小区楼下有小河又有凉亭,还能看见真如塔,去年老人还常下楼走走。然而,今年1月,老人在沙发上用脚勾东西,不慎摔了一跤,造成股骨颈骨折,至今躺在床上不能起身。秦茂堂的饮食以素食为主,早上,他吃豆奶、麦片、馒头之类;中午吃青菜、米苋类的素菜或豆制品;因为面疙瘩比较柔软,老人晚上则爱吃一碗面疙瘩。

  新增两对百岁夫妻的“爱情宝典”

  张炳咸与朱林宝

  103岁的张炳咸和100岁的朱林宝携手走过了80多年,他们的“爱情”宝典看似平淡,却渗入到日常生活中,渗入柴米油盐。夫妻两人都出生于浦东乡下,上世纪30年代结为夫妻,先后育有7个子女。虽然家庭贫困,但两位老人却相濡以沫,风雨同舟。

  朱林宝是家中的小女儿,对家务并不在行,两人成婚之后,张炳咸就发挥了“上海好男人”的典型优势,主动承担了大部分家务活。妻子怀孕后,张炳咸更加卖力工作,还早起赶到集市买猪肝、鸡蛋,为妻子滋补。朱林宝虽然不擅长做家务,但丈夫的关爱她全部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三年自然灾害时,城里粮食紧张,大米稀缺,朱林宝赶回乡下娘家,千方百计觅得大米,她首先想到的便是把大米给丈夫吃。

  如今,两位老人住在虹口区的传统石库门建筑中,生活都由小儿子照料。张炳咸心情平和,从不发脾气,喜欢打太极拳,朱林宝还会帮助家里做一些轻微的家务杂事。

  徐云祥和赵大妹

  100岁的徐云祥与102岁的妻子赵大妹也同为上海浦东人,两人的爱情“马拉松”却跑过了90多年。

  原来,徐云祥7岁时,便由父母做主定了“娃娃亲”,10岁时便与赵大妹有了往来,21岁结婚,至今成婚80年,两人育有8个子女。有趣的是,或许是夫妻俩相处的时间太久了,两位老人看起来十分相像,是正宗的“夫妻相”。

  常言道:少来夫妻老来伴。两位老寿星认为,夫妻相处,不在甜言蜜语,而在于平时的一举一动,互相搀扶,真正做到长厮守、不分离。他们两人一方稍有不适,另一方便牵挂在心,嘘寒问暖;一方食欲不振,另一方也会胃口大减。妻子赵大妹腿脚不便,丈夫徐云祥经常让她坐在轮椅上,推爱妻到户外散步。在两位老人居住的上海浦东新区福利院中,这一幕也成为最感人的情景。他们恩爱的画面,还曾被一家婚庆公司用在“情人节”的活动中,感动了许多年轻情侣。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养老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