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一年内 云南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仅增0.18个

2018-05-24 08:00:01 无忧保

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开篇语

  10月8日,中国青年报以《昆明城市拆迁中的民办养老院之痛》为题,报道了昆明养老中存在的服务、资金、土地等困境。这并非媒体首次报道昆明乃至云南养老困境,从去年年初开始,各类反映云南养老床位少、服务差、人才缺乏等问题的报道就频频见诸报端。养老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总会在特定的时间成为媒体焦点,但细阅就会发现,问题始终存在,变化却鲜有发生。

  今日起,本报将借第24个敬老节来临之机对云南养老问题进行再梳理,剖析云南养老困境,以期与各界人士共寻改善之策。

  云南老龄产业的发展中,服务体系构建滞后是外在表现最明显的问题。记者昨日获悉,从2011年末到2012年,云南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仅增加0.18个,2012年云南省增加的养老床位数为8514个,仅为预定目标的一半。

  服务设施落后、经营冷淡、入住率低是民营养老院的普遍现象,而公办养老院则人满为患。精神养老产业同样发展滞后,老年大学学位难求的现象日益突出。

  床位少:一年全省养老床位增不足一万个

  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或者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就是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个标准,云南属于典型的老龄化省份,老龄化程度在西部省区市中属中等水平。

  据全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2010年,60岁以上的人口有508.7万人,占总人口数比例已达11.07%,其中,65岁以上的人口为 350.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63%,位居全国第12位,老龄化系数位居第23位。而2011年末,云南省60岁以上人口为52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数的比例上升至11.25%。预计到2015年末,全省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600万人。

  老龄人口增多的背后,是日趋突出的养老床位矛盾。2011年,云南省共建成养老机构770个,养老床位共52486个,当年60岁以上人口为521万,平均每千名老人有10.71个床位。

  据省民政厅昨日透露,到去年年底,全省养老床位61000余个。这一年,云南省老龄人口为560万,平均每千人有10.89个床位,相较于2012年,每千人床位仅增加0.18个。

  而云南省老龄工作委员会曾在2012年7月表示,云南2012年将增加养老床位16300个,但现实却是,2012年,全省养老床位数仅增加8514个,为目标的一半。

  观念旧:需求巨大 涉老产品量少质低

  一方面,养老床位缺口巨大,服务有待改善,另外一方面,老年人总体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意愿增强。这两方面为老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外在的基础条件,但现实却是,云南老龄产业的发展相当滞后。

  另有观点认为,社会对老龄产业的认知普遍还停留在投入大、风险高、回报少的阶段,整个产业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目前,云南全省在老年产品开展和投入上,涉老产品更新慢、样式少,高科技、新产品几乎放弃了这一市场。

  服务差:民营公立养老院冰火两重天

  到去年年底,全省共有养老机构807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60所。全省养老机构数量在增长,但由于服务不到位,很多社区养老院已经使很多老人选择逃离,民办养老院则因设施建设问题,限制了老人的入住,而公立养老院出现“一床难求”的火爆情况。

  记者走访发现,很多敬老院在养老模式上依旧沿用10多年前的养老方式,养老硬件设施落后、服务内容单一,多数敬老院只能为老人提供起居照顾、三餐供给、棋牌麻将这样的基本服务,靠低成本维持着运营。

  据了解,服务设施落后、经营冷淡、入住率不到一半,在昆明民营养老院中普遍存在。而公办养老院人满为患,入住老人须“有条件”才能进入。

  精神养老滞后 老年大学学位难求

  昆明去年共有115所老年大学,每100名老人中只有5人能上老年大学

  近年来,老年人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但能提供精神养老服务的市场同样发展滞后,老年大学就是典型产业。

  今年是68岁的黄阿姨入读昆明市老年大学的第四个年头。从2009年开始,每年6月她都会最先赶到昆明市老年大学,报名参加接下来一年的课程。

  >从刚开始的学毛笔字、画画到今年开始学习音乐,黄阿姨给自己每年都设定了几门课程。“每年都会选两科,每科一个星期上半天课。”她表示很喜欢在老年大学学习。

  一门课程一年150元的学费,每个星期一门课上半天,带上退休证和身份证就能报名,这样的学习方式,吸引了很多向黄阿姨一样的老年人。现在,这所有200门课程的老年大学有1万多名老年学生。

  但不是每个人都像黄阿姨那样幸运,能够报名进入老年大学学习,每年6月的报名日,总会有很多老人因为迟来几个小时就遭遇名额已满,难以入学。“我的一些没有报上名的朋友,现在都选择去公园娱乐,但是毕竟不专业。”黄阿姨说。

  据老年大学的杨老师介绍,由于报名人数过多,原来只能容纳50名老人的教室,现在已经有60位老人在一起学习,“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关注精神生活,所以像昆明市老年大学这样好的大学开始变得难进。”

  据了解,截至2012年底,昆明市户籍的60岁以上的老人有近87万人,而据媒体报道,去年昆明市共有115所老年大学,仅可以让5万名老人享受老年教育,即每100名老人中只有5人能上老年大学。昆明全市老年活动中心也只有1130余个,平均下来,每713名老年人要共用1个活动场地。据了解,这样的供需矛盾在全省多个州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样本

  转型养老院

  设施差服务少 入住率落千丈

  永昌小区永宁巷内的永昌敬老院是典型的社区养老机构,如今共有47个床位,入住27人,入住率过半。而在去年,该敬老院入住43个人,入住率接近100%。

  在敬老院工作了近10年的李阿姨介绍,近两年永昌敬老院的空置率较高,来考察的人多,但最终住下来的少,“主要是因为房间小、环境差、缺乏医护人员。”

  日前,记者走进永昌敬老院,看到不到20平方米的一楼客厅坐着近10位老人,有的一直盯着电视,有的靠在沙发上发呆,互相之间很少有言语交流。

  李阿姨告诉记者,能够坐在外面的老人基本上生活都能自理,他们在这个客厅活动、吃饭,很少有其他活动,想休息了就回自己房间。

  由于住进来的老人越来越少,该敬老院的工作人员也由前两年的7人减少到5人。这里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女性,负责做饭、洗衣、打扫清洁、护理老人等工作。“院里差不多所有工作都是我们5个人做。”李阿姨表示,她们偶尔还是会觉得吃力,毕竟养老院有两层,经常需要跑上跑下照顾老人。

  据李阿姨回忆,该敬老院起初是由西山区民政局主办的社区敬老院,后来永昌小区办事处接手管理,去年7月被如今的院长承包下来自主经营。在李阿姨工作的前些年,敬老院的老人很多,床位一直都比较紧张,逢年过节还会有企业、学生以及社会爱心人士来看望老人,但现在很多老人选择离开这里。

  民办养老院

  只收生活能自理的老人

  在民办养老院中,不少养老院由于设施、医疗缺乏,只收生活能自理的老人。

  以民营养老机构祥和敬老院为例,由于该院内没有可供老人娱乐的设施和其他服务,所能提供给老人的仅仅是吃穿住这些服务。因为没有医疗设备,老人如果生了大病,还得送到医院治疗。

  公办养老院

  太火爆 等床位都要一两年

  和民办养老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办养老院由于条件较好,入住状况基本都是满员,多数还需要排队才能进入。

  昆明市社会福利院有床位1200个,若老人要入住,需提前登记,有的等一两年还等不到。昆明长青老年公寓有床位400个,是目前昆明较好的公办养老机构,普通房间床位价格1100元-1400元/月不等,但床位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观点

  老龄产业滞后于老龄化速度

  云南大学教授王剑屏认为,云南养老产业中的老年用品及老年配套产业的培育长期受冷落,吃、穿、用、保健、医疗、中医中药、娱乐等发展缓慢,老年产品品种单一、产量小,且多数来自于外地。此外,老年医疗保健的专业化程度低,老年公寓及老年房地产开发严重不到位,公寓数量极少且质量不高。

  这些因素表明,云南老龄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并且发展规模总体上还很小。市场化、社会化的协调、运作机制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统筹:姜志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养老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