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为了1424万老人乐享晚年

2018-05-26 08:00:02 无忧保

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老人安,则社会安;老人贤,则社会兴。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心老人,就是关心我们自己。如今,平均每5个江苏人中,就有一位老人。其中,51.7%是空巢老人,19%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多等因素,决定了养老不是一个机构、一个组织、一个家庭就能完全承担和保障的。应对汹涌而来的“银发潮”,需要全社会的合力。江苏省委、省政府把发展养老服务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正着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服务为辅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十二五”以来,全省为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做了很多努力。本版在重阳节之际,扫描我省近两年为老人所构建的一系列保障举措,并呼吁全社会都遵从“养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尚,让1424万江苏老人都能乐享幸福晚年!

  上层设计不缺位 政府投入补到位

  【数据】 “十二五”前三年,省各级财政安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专项补助资金达84亿元。

  “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发展,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民生幸福工程六大体系之一,加强规划引导,强化政策措施,增加资金投入,全省老年人社会保障、生活服务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完善了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我省连续9年较大幅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年均增幅超过10%,目前月人均已达2027元;新农保及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全省领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放心保)基础养老金人数达到910.1万,最低标准为每月80元。困难老人的保障力度持续加大,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增长机制全面建立,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人均标准分别达到每年5364元、4350元;城市“三无”老人供养制度建立,保障其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城乡低保对象中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每月可享受不低于低保标准10%的保障金;高龄津贴制度全面实施,全省80周岁以上老年人都领取到尊老金。

  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老年人全覆盖。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83.1%和70.8%,各地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全部提高到当地上年农民年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目前,全省人均期望寿命超过76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二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2009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我省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2011年《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颁布实施,2011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省政府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也配套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2011年8月,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意见》,明确将“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作为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六大体系之一。2011年11月,省政府印发了《江苏省“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各地全面落实规划要求,制定了本地区规划。这些政策文件短时间密集出台,为“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加大了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据统计,“十一五”以来,全省各级投入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资金共计67亿多元。2012年和2013年省级财政分别安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专项补助资金为4亿元、4.7亿元。“十二五”前三年,全省各级政府已投入84亿多元,比“十一五”期间总的政府投入增长了25.8,省级财政年均增长31.9%,极大促进了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四是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按照全国老龄委有关成员单位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我省推动各地深入开展“敬老文明号”和“全国敬老月”等群众活动,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反响。全省还开展了“孝亲敬老之星”、“百佳孝星”评比表彰,营造了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良好氛围。省文明办、老龄办等11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老年精神关爱工作的指导意见》,老年人精神关爱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居家养老全覆盖 老人家中享服务

  【数据】 让97%的老人家中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已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200所。

  各地依托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为老年人提供短期托养、日间照料以及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购等生活服务,同时还兼顾老年人文化娱乐、学习教育、体育健身、精神关爱、社会参与、权益维护等多种需求。截至2012年底,全省已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200所,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其中,省级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39个,城市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苏南、苏中、苏北覆盖率分别达到52.3%、46.3%和40%。

  各地还积极采取购买服务、资金补助、提供场所等措施,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家政服务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6个市建立了政府为空巢、独居、高龄、失能半失能困难老人购买服务制度。

  全省实施“安康关爱行动”,已有248万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险,参保率为17.4%,其中,老人自主购买占70%,政府为困难老年人购买占28%,慈善或企业捐赠占2%。

  护理床位增比例 机构养老医护化

  【数据】 让养老机构中3%的老人,享受到专业的、医疗化的护理服务。

  近年来,全省各级采取公办、社会投资兴办、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全面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着力推进养老服务主体多元化。一方面,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的示范引导作用。省本级投资建设了带有示范性的省老年公寓。各地所有设区市、县和县级市都建成了1所以上政府主办的示范性养老机构,床位数分别达到300张、150张以上。同时,各级还大力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农村敬老院逐步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

  另一方面,全省各级采取规费减免、床位建设和运营补贴、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到2012年底,全省已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2286家,其中政府办1437家,社会力量办849家,共有养老服务床位35.2万张,占老年人口的2.48%。

  护理队伍更专业 虚拟养老提质量

  【数据】 近两年培训1.45万名专业养老护理员,明年投入使用全省养老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全省各级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和网络平台建设,努力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加专业、更为高效便捷的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上,各级通过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养老服务培训基地建设,着力培养专业人才,推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目前,全省设立了省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23个,并实施养老护理员免费培训工程。2012年以来共培训1.45万名初、中、高级养老护理员和养老机构负责人。

  在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现有网络资源,打造各类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在实践中探索了“虚拟养老院”、“一键通”等做法,扶持各地建设了27个“虚拟养老院”。采用发放服务券和招标社会组织承担服务的方式,连接各种涉老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为空巢、高龄、困难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上门服务。省级财政分别安排专项资金推进全省养老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争取在2014年投入使用。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