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老两口进养老院“抢床位”

2018-05-27 08:00:02 无忧保

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10月13日重阳节当天,岛城一家新的养老院正式开张。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青岛市共有60岁以上老人138.8万人,占青岛总人口的18% ,岛城已经进入了老龄化阶段,市民养老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受多种因素限制实现有需求老人入院养老尚需努力。青岛计划到2015年,实现每千名老人有32位能住上养老院,专家认为要达到这一目标,也需要全社会贡献力量。而据记者对30位老人的摸底调查发现,8位表示愿意主动到养老院居住,占26.7%。

  民办养老院成养老“生力军”

  13日上午,泽雨南京路养老院在办理完所有手续后正式开业。这也是市南区成立的第14家养老院,该院床位 105张,面积 3200多平方米,主要收住自理和不能自理老人,在试营业前两三天,就接受了30多位老人的预订。“这样算来市南区一共有14家养老院了,总共能提供1800多张床位 。”市南区民政局副局长李兰亭说,此养老院的设置,能缓解该区域很大一部分的养老压力。

  青岛市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张志勤接受采访时说,目前全青岛市养老机构大致分为两类,民办养老院和民政局下设的养老院。“青岛的养老机构大约有80% 是民办养老院,剩下的百分之20%是公办性质。”在经营上,官办和民办的并没有很大差别,都是自收自支,政府对于养老院的支持都是比较均衡的。他告诉记者,目前如果按照建设标准做补偿,一张床位补贴1.2万元;若是租赁则一张床位补贴8000元,运营上也无差别,收失能、半失能老人每月补贴300元,自理老人每月补贴200元。

  岛城共有2.3万张养老床位

  记者了解到,岛城城市和农村共有养老机构230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9家,民办养老机构118家,农村敬老院93家,总床位 2.3万张。“单是今年就增加了 2300张床位 ,但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一人一张床位的理想状态。”

  张志勤说,按照去年年末政府发布的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计划到“十二五”末,全市60岁以上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和社会养老服务信息网络能实现全覆盖;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覆盖100% 的城市社区和50%的农村社区;全市城乡养老床位达到5万张,养护型和医护型床位占到各类养老床位总量的30%以上,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2张。

  “现在我们还未能达到这一数字。”他说,养老是一个很大的体系,“目前提倡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同时争取养老机构支持。”他告诉记者,主推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两种方式要计划占到所有养老方式的95%以上。

  市区“太撑”郊区“吃不饱”

  “养老对于地理位置特别看重,像泽雨南京路养老院处于繁华的市中心,生活各方面都很方便,因此这样的养老院百姓选择的意愿就大一些。”张志勤说,随着人们意识的改变和民办养老院市场竞争力的进一步增强,养老机构在服务方面越来越好,也更令儿女放心,所以近几年经常出现养老院一床难求的火爆景象。“但是这仅仅是在市区,在郊区,还是有很多养老院"吃不饱"。”他说。

  13日,记者在东海路上采访了30位老年人和24位子女,其中,30位老年人中,6位明确表示不愿住养老院,占20.0% ;16位表示可以接受,但并非首选,占53.3%;8位表示愿意主动到养老院居住,占26.7%。

  特殊老人养老需多方努力

  据了解,截至2012年末,全市失能、半失能老人约26万人,占全体老年人口的19%。市社科院研究员、老年学会副会长刘同昌告诉记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其中失能老人已经增长到9万人左右,半失能老人约17万人。刘同昌告诉记者,现在有些养老院规模小、设备旧、管理服务不规范、护理员不专业,这都降低了养老院的质量,而且许多养老院并非专职接收失能、半失能老人,分工不细致。

  他说,国家现在提倡公办养老院主动接收不能自理的老人,民办养老院多元化发展,面向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群开办多种养老院。医养结合的办院方式成为可借鉴的方式,在养老院就能看病,治疗的费用还可从医疗保险(放心保)中报销,这方便了许多老年群体,甚至解决了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难题。记者了解到,为了达到医养结合,泽雨南京路老年公寓还特设了医护人员,并专门安排了1辆救护车,极大地节省了老人看病的路途时间。

  声音 人这一辈子就图个养老舒心

  13日,记者在泽雨南京路老年公寓见到了一对夫妻。今年74岁的王学玲和83岁的孙检正前两天一起搬进了这里。住了几晚上后,孙先生直夸吃得好,睡得好,庆幸自己来得早。

  记者了解到,孙先生早年参加革命,现在是一名离休干部 ,俩人生活上没什么可愁的,但是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自己的孩子 ,只有一名养女现在在北京工作。“孩子很孝顺,但是太远了,工作也太忙,回来的次数有限。我和她妈年纪大了 ,还是住养老院方便。”原来,此前两位老人一直住在浮山后的一家养老院,而他们家在镇江南路那边,回一次家很不方便。自从本报报道了这家即将开业的养老院后,他就时刻关心,在其尚未正式开业时就和老伴搬了进去。

  “这里有4个方便。”孙先生说,首先是离家近,其次是自己的退休金每月领取地点就在香港中路附近,这家养老院隔着银行也很近,“第三呢,我看病的定点医院是401医院,这里坐车几分钟就到了 ;最后一个是周围都是超市、商厦,买个东西也方便。”他一口气列出了几个优势,最后说,正是这些因素让他和老伴坚定了在这里养老的想法,之所以这么着急,是知道现在较好的养老院一床难求,怕去晚了床位被抢。

  在养老院记者看到,老两口住一个房间,两张床,有大衣橱等设置,环境很干净,偶尔有朋友过来看望老人。孙先生说,入住养老院后,发了两套被褥,而且伙食很好,荤素搭配也很合理,这让老人胃口大开 。“现在就是看管得挺严的,出门都要登记。”孙先生悄悄地说,不过他也很理解,知道是怕他们自己出去有危险。

  他说,人一辈子 ,就图个最后养老舒心。“在这儿养老我很满意,这不早上还作了一首打油诗。”他将写在纸上的内容读给记者听:“燕飞蝶舞柳绿花香,虽是秋日却胜似春光;接待热情体贴关怀,虽是公寓却胜似家中。尊老人爱老人敬老人处处为老人,吃得好睡得好休息好样样保健康。”这诗一念完,很多年轻人给老人鼓起了掌。

  文/图 记者 郭玉华见习记者 朱薪雨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养老院养老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