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飞越不了的老人院:空洞死寂 父母流泪的晚年

2018-05-27 08:00:02 无忧保

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不想成为儿女负担”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绳子,老人们自己为自己绑上,他们在老人院中等待着生命的尽头,内心对于家的渴望却从未减退……

  养老院里,老人经常往门外看着过往的人们养老院里,树下乘凉的老人时常仰望着天空

  窗外便是海口美舍河。老年公寓的老人们躺着,呆坐着,望着播撒在河边的阳光。

  老年公寓一楼的一个房间内,身体壮实的邓隆老人躺在床上,背着美舍河,弓着身子。他的右手使劲握住一个纸筒子,身体微微地颤抖。他没有入睡。他在哭泣。见到房间里有人进来,他连忙用手抹眼角的泪,“没什么,就是听着隔壁的音乐,难受。”隔壁房间的一个小收音机,此刻正播放着一首叫《常回家看看》的老歌。

  在几年前打动许多人的电影《飞越老人院》里,一群生活在老人院“等死”的老人为了寻找活着的意义,施计驾车“飞越”老人院。而在现实中,许多老人们连踏出老人院的门的机会都不多。

  过生日的老人睡着了

  海口美兰区海府一横路19号。

  椰岛之家老年公寓的铁门,只开了很小的一扇。一楼大厅里,几张轮椅上,几位老人一言不发地坐着。他们的眼睛,不时望一眼挂在墙上的电视机,透露着厌倦。

  二楼过道的桌面上,摆着一个未拆封的蛋糕。老年公寓的护工正忙着给过生日的郭家龙老人找鞋子。她们不知从哪找来两双皮鞋,但不合老人的脚,只好给老人套上一双凉鞋。郭家龙张大嘴巴,露出没有牙齿的嘴,空洞地笑着。

  一旁的老人们并没有对此显示出热情。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面对着电视,歪着头,眼神空洞,一动不动。电视里播放的是旧版的《还珠格格》,永琪正和紫薇谈情。

  对面,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用手抚摸着墙壁,躁动不安。“她又要唱歌了,你还记得她会唱什么歌不?”一位护工向另一位护工求救。“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另一位护工起了个头,老人咿咿呀呀地唱起来,手还是抚摸着墙壁,那么深情。

  这位喜欢唱歌的老人,已经无法自行记起自己会唱的歌。

  拄着拐杖的谢奶奶逢人便拉住,指着身上的厚毛衣说,“昨天我哥哥来了,看到秋天要来了,就把大衣穿到我身上。我妈妈让我不要自己回家,要等她来接我。”事实上,谢奶奶已经八十多岁了,她在海口没有家人,妈妈和哥哥,都是她虚构出来的人物。送毛衣是她虚构出来的情节。“她每天都说她妈妈要来接她回去了。”护工说。

  这是一群辛勤了一辈子的老人,透过他们没有神采的脸庞,很难窥见他们一生走过痕迹。所能感知的,是冷清。

  一群志愿者来了,他们给老人们唱歌。待到要切蛋糕时,他们才发现,过生日的郭家龙老人坐在轮椅上睡着了。他们只好叫醒他,来给他过生日。志愿者宋姣第一次走进这些老人,但她确信自己感知到了这些老人的孤独,“我知道,热闹都是表面的,平时老人的生活很冷清。”

  志愿者离开后,老人们依然留在孤独的阴影里。

  见一次外孙死了也值

  阴晦的气息,从那些呆坐老人空洞的眼神中透出来。有时,一位坐在椅子上的老人突然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这时,他们的家人,会出现在这里。

  在一楼的靠左的一个房间内,一位老人面朝墙壁躺着,手里紧握着一个纸筒子。他颤抖着身子,在哭泣。听到记者的脚步声,他连忙用手擦了擦眼睛。“没什么,就是听着隔壁的音乐,难受。”隔壁住的是一位鼻子插着管的老人,他床边的收音机,播放着一首叫《常回家看看》的老歌。

  哭泣的老人叫邓隆,74岁,右半身偏瘫。他说,哭泣是因为想起在美国的女儿了。

  女儿成为了所在学校唯一一位考上大学的学生那一年。邓隆乐疯了,张罗着酿酒卖,赚钱供女儿在北京读书。女儿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然后就留在了美国。邓隆老人为同意女儿出国的往事感到后悔。“不高兴她读这个书,如果她不出国,我就能看到她了。”

  女儿已经有五六年没回来看他了。隔上一年半载,没有手机的邓隆能辗转接到女儿的一个电话。前两天,他辗转接到了女儿的电话。电话里,他问女儿,外孙有没有上学了。女儿告诉他,小孩今年6岁,读幼儿园了。“我外孙都6岁了,我一次都还没有见过他。”说到这里,邓隆老人的眼泪又淌出了眼眶。

  邓隆只能依靠一张外孙的照片,来思念这位从未谋面的外孙。

  邓隆的左手戴着的一只手表,是女儿从美国寄回来的。“去年她问我要不要手表,要不要衣服,要不要帽子。我说,这些这里都有,我只要外孙。”最终,要不到外孙的邓隆还是要了手表。手表戴在他的手上,让他对时间有了一种把握。尽管,这种把握时常是无力和无效的。

  “女儿没时间来看我。我想离开老人院,去美国看女儿和外孙。”邓隆说,“如果看一次,死了都算了。”

  患上偏瘫的邓隆老人,显然无法靠自己“飞越”老人院。没有旁人的帮忙,他连老人院的门都出不了。

  邓隆其实还有一位儿子,就在海口。邓隆望着窗外的美舍河说,他希望能常到河边去走走。昨天,儿子来了,带来了一袋葡萄,并把他带到了美舍河边。

  在美舍河边,邓隆老人还是像过去一样唠叨,问儿子婚事有没有着落。为孩子操劳了一辈子的邓隆老人,如今放不下的,仍是子女的事。“他谈过两个女孩了,但都没成,现在31岁了。每次我都怪他,怪他到现在还不结婚。”邓隆老人盼望儿子能来,因为儿子不来,他便只能徒然望着播撒在美舍河上的阳光,发呆。

  老年公寓的护工也曾扶着他出去过,但他不满足,想去更远的地方。他的儿子放心不过,便不让他出去了。

  其实,老年公寓的83位老人,能自行踏出公寓大门的很少。他们的子女们,更希望老人能呆在公寓里,以避免老人在外面摔伤。

  1不安……

  牵挂……

  等待……

  期盼……

  彷徨……

  被无形的绳子绑住

  88岁的陈惠华老人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位,白天,他基本都在美舍河附近游荡。“我并不喜欢老人院,因为不想给女儿带来麻烦,所以才住进来的。”戴着一副眼镜的陈惠华退休前是一位制糖工程师,一辈子都在跟糖打交道。“跟糖打交道,甜蜜了一辈子,如今老了,不能给子女带来麻烦。”

  3个月前,他还跟女儿住在一起,得知女儿被调去三亚工作,他坚决要求自己一个人住。“我喜欢自由,我跟他们说我可以一个人住,在附近的小店吃饭,自己照顾自己。”但女儿终究放心不下,坚决让他住进老人院。为了不让女儿担心,陈惠华只好住进了老人院。

  如今,女儿每个月都会从三亚赶回来看他。他知道女儿每来一次都要花上千元钱,便要求女儿不要来那么频繁。“只希望子女好就好,至于我,该上天上天,该入地入地。”陈惠华老人笑着说,进来3个月,他还不习惯这里的生活,但为了子女放心,他会好好呆着。

  老人院的老人,多数都是想回家的。老年公寓的护士长李燕子和这些老人已经相处几年了,她说,“其实多数老人都不想呆在老人院,但回家对于他们来说,往往并不意味着是一件好事。那会让他们成为麻烦,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再次回到老人院。”李燕子说。老人们都不想成为负担,宁愿选择在老人院忍受时间的惩罚。

  “不想成为儿女负担”就像一条看不见绳子,老人自己为自己绑上,自己解不开,便无法“飞越”老人院。

  无法飞越的老人院

  77岁的林昭峻是一位成天喊着要“飞越”老人院的老人。

  他正坐在床上读报纸,了解世界各地的军事信息。“幸亏我弟弟每次来都给我带点报纸,不然我都要闷到快爆炸了。”他抱怨道。林昭峻老人心中汹涌着世界各地的大小事,但在老人院,没有人来听他讲述这些与活着无关的信息。这正是他所苦恼的。

  林昭峻没有妻子和孩子,只有兄弟,他住进老人院已经3年了。“越住越不习惯。”林昭峻说,老人院里的老人每天的生活就是起床,洗脸,吃饭,然后再睡觉,一天一天重复。“都没有人跟我讲话的,像等死似的。”看到记者的目光看了看与他同房间的另一位老人,林昭峻摇摇头说,“那个都是不会说话。”

  林昭峻老人的兄弟和侄子多数都在海口城区,林昭峻更想回到的却是老家,那里有大片大片的红树林,而且有小孩可以说说话。“但我的脚跌断了,手术过了还没好,我的侄子们都不让我回去,我只能每天在这里等他们哪天来接我回去。”林昭峻大声说,“反正,无论如何,我都要回家。”

  很难想象,无法正常行走的林昭峻假如回到老家,如何独自过他的日子。也许,所有的一切只是他头脑中的想象,只有老人院适合无法行走又无妻女的他。

  每个到了老人院的老人,似乎都被调上了生命倒计时的“闹钟”。滴答滴答,只等一声响来把他们收走。

  老年公寓的负责人李海觉得,很多老人并不适合回到家里,回到家里常会成为很大的负担,并产生很多矛盾。他们更需要的,是子女给予他们的爱。“子女对父母的关爱,应该是像吃饭那样的东西,不是过年过节才想起,每个人都不会忘记吃饭,但却会忘记爱父母。”

  新的老年法出台之后,来公寓看父母的子女并没有增加。来的,依然在来;不来的,依然影子都看不到。“借口多于理由。”这是李海的感觉。

  如果无法从亲人那里沐浴到爱的阳光,又无法“飞越”老人院到太阳底下,这些老人院的老人,便只能孤独地等待没有希望的生命尽头。

  一个故事 父与子

  有一对父子,坐在树下。父亲指着树上的一只鸟问儿子:那是什么呀?儿子回答麻雀。父亲又问:那是什么呀?儿子又回答。父亲第三遍问的时候,儿子生气了:都告诉你是麻雀了,你还问,你是不是有毛病啊?

  这时父亲掏出了一个日记本,对儿子讲:你小的时候,我抱你坐在这棵树下,你指着树上的鸟问“那是什么呀”,我回答“那是麻雀”,你问了几十遍,我每一次都特别高兴地回答你“那是麻雀,会飞的麻雀”……谨此献给天下所有的父亲母亲。

  编后 不要将爱留给明天

  父母住进了养老院,并不等于父母从此就离开了我们的视线,我们可以放弃子女尽孝的义务。

  养老院是老人临终关怀的重要阶段。养老院的日常护理,体现的是社会对老人的责任,子女的日常探视,体现的是儿女对父母的尽孝,双方必须密切配合,尽责尽孝结合,协手做好养老工作。

  而此时此刻,你是否身在异乡,无法陪伴?你是否因为工作繁忙,回家少了?你是否在想,等我事业有成,再去照顾长辈?

  可时间从来不会等你。它匆匆而逝,染白他们的双鬓,也许还会留给你无限的悔恨。 提醒我们,多回家陪陪老人,及时行孝。不要将爱留给明天……(杨金运 何慧蓉 刘孙谋)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