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养老服务如何转向普惠?

2018-05-28 08:00:01 无忧保

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原来的敬老、养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全国各地都在就养老问题进行各种探索,江门也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发展老龄产业。记者走访发现,民营企业开始频频试水高端机构养老市场,而农村居家养老,则探索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现状高品质服务的养老院供不应求

  10月12日早上,原大泽镇府旧址锣鼓喧天,康怡颐养院正在举行奠基仪式。这是一个集养老、娱乐、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机构,“江门首家五星级养老社区”印在康怡颐养院的宣传画册上。“可自住、可投资”,前来参观的市民在沙盘前听着销售人员的解说:这是“江门最具投资价值的保险(放心保)理财式会员制养老社区”。

  距此不远的大泽敬老院,则已投入110万元进行升级改造,增加床位40张,同样准备向社会开放有偿养老服务。

  会城诗书街18号,是新会区的另一家民营养老机构,这里外表像一所民宅的楼房,门口挂着“幸福寿星安老之家”的招牌。34岁的梁权标和80后的合伙人陈泽荣,看准方向,决定投入重金去开辟这个市场。

  这栋5层的楼房,一部分原是一家制衣厂房,另一部分则属于房管局。今年4月,梁权标和陈泽荣找到了这里,跟两业主签订10年租期,并投资了800万元,将其改造为一家养老院。接下来,还将再投资400多万元,建设二期项目。

  “这里是大功能厅,老人可以唱卡拉OK、看电影;这里是电子阅览室,老人们可以看书看报;这是电脑房,方便老人跟家人视频聊天……”一楼是整个养老院的功能区,梁权标带着记者一一参观。在一楼,一个逾50平方米的大房间还空置着,梁权标说,这里将与会城医院合作,做成一个小型医疗室。“老人住进来之前,都要在会城医院做一个体检,并形成健康档案”,“而养老院的医疗室建成后,会城医院将专门派出医生或护士在这里蹲点,为老人提供医疗方便。”二三楼的居住区,每层有20个房间,从单人间到四人间都有,以适合不同老人之需。梁权标介绍,在三人间,包括床费和生活费总共是1900元/月;单人房需要3000元/月,2人房则处在两者中间。

  据悉,新会区有10多万老龄人口,已经开业的养老院只有三四家,高品质服务的养老院可谓供不应求。

  瓶颈投资回报期太长成最大掣肘

  “以目前老龄人口的增长,2037年才到高峰期,所以接下来的20多年里,老龄人口将继续增长。”新会区民政局副局长李卫红介绍说,新会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12万多,占了户籍人口的16%以上,而65岁以上的也占了10%以上。按国际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算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来看,新会区早就进入了老龄化阶段。

  为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去年7月份,我省出台了《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补助贴息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力量发展养老产业。按照该意见,珠三角地区按每张新增床位不低于5000元、其他地区不低于3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此外对运营中的床位也在若干年内给予一定的补贴。“按照入住情况,每床补贴1000元,连续补3年”,李卫红说,这样的扶持政策,无疑增加了社会投资者的信心。

  目前,民营养老产业其实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主要是投资期太长了”,梁权标和他的合伙人测算过,在投资之前,一个老人住进来的成本,大概是一个月1200元左右。按目前的收费,加上政府的补贴,大概8年后才能收回成本。“养老产业是一个比较慢、比较贵、比较不赚钱的产业。对于养老地产而言,赚钱确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据介绍,目前新会按照“9064”的原则(90%居家养老,6%日间照料,4%机构养老),完善相关服务设施。而民营机构走的高端化路线并不乏市场前景。“我们希望能够多吸引到一些港澳的老人过来住。”李卫红说,10月1日开始,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了香港人在广东省的养老补贴计划,依照这个措施,65岁及以上选择广东养老的香港老人,每月由特区政府发放高龄津贴1135港元。“这是个利好消息”,在香港养老机构的普通月消费,在广东可以享受高端服务。

  按照每千名老人要拥有40张床位的省里定下目标,到2015年,全区养老床位要达到4862张,但目前新会只拥有1600多张。按规划,到2015年,新会每个镇(街)至少建有1所以上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2—3间符合标准的村级小型“颐养居”或“居家养老服务站”。如今,这个市场的潜力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经统计,今年新会在民办社会养老方面的财政投入约400万元,却撬动了近5000万元的社会资金进来。

  实际上,除了投资期太长,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还存在其他几个问题。首先是用房用地比较难配套;此外,目前相关优惠政策的享受,也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这些问题,都掣肘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事业。

  思考农村养老如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当前,农村养老基本上靠的是政府投入建一批敬老院,随着老龄化的加深,光靠政府投入和机构扩充是远远不够的,养老体系的多元化有利于农村养老的大面积推广,三富村的初步试水成功正是多元化发展的结果。

  单单靠政府主导,由于资金有限,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农村推行居家养老,敬老院能够照顾到的也只有少部分老人,加上现在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非常多,农村的老人很难得到有效的照顾。

  三富村的居家养老服务,一方面为老人们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将养老延伸到了老人的家门口;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力量的介入,充分利用了一些诸如社会慈善资金、老人的房屋等社会资源,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现在,随着三富村新型居家养老平台的建立,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也参与到其中,吸引了许多义工和志愿团队的支助。这是一个吸引社会资本的方法,但需要当地有一定的社会土壤,或可为居家养老走出城市,走向更广袤的农村地区探索出一条新路。

  案例

  桃源镇三富村:

  让老人留在村里

  建一座“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记者来到农村居家养老的试点村—桃源镇三富村。从今年年初七开始,这里就近为家境困难的老人提供免费的中、晚餐和日托、夜托等服务。

  10月11日上午11时,三富村的开心食堂已热闹起来,10多名等待就餐的老人围坐在三张大圆桌前,边聊天边等待分配饭菜。前厅墙上有公示栏,挂有登记详细账目的本子,同时挂牌显示每天要来吃饭老人的名单。在食堂隔壁,一楼的另外几个房间已经改为老人们的休息室,二十个床位供日托和夜托时使用。正对着食堂几十米,是村里新修的祠堂,挂有老人活动中心的牌子,老人们可以去那里打打牌、下下棋。

  村民陈艳芳一个人张罗着厨房内的工作,她已经为老人们准备好午餐,当天的菜式是小白菜搭配蒸鱼,她将一碟碟分配好的菜整笼端出来,让老人们自己挑选。“有的喜欢鱼头,有的喜欢鱼腩,有的喜欢鱼尾”,陈阿姨工作半年多,对这些老人的口味都已熟悉,她是村里专门为食堂聘请的社工,曾在敬老院工作近20年,现在每天要负责为老人们做中午和晚上两顿饭,从买菜到洗完碗,每天耗时8小时而每月工资1000元,比她以前在工厂和敬老院工作时的工资要低几百,但她却心甘情愿为村里的老人服务。

  “除了这10几位老人,还有两个单亲家庭的小男孩经常在这里吃饭,他们的母亲因智障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开心食堂"也把他们纳入了其中。”村支书陈礼明介绍说,有2位老人因行走不便有义工专门送饭过去,而老人们一般都是步行过来吃饭,最远的2位大概要步行1公里。

  目前,三富村的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是为村内超过60岁的低保老人和五保老人提供居家养老,符合条件的共有21位老人,接下来,三富村居家养老服务的范围将逐步扩大至村内所有有需要的老人,但这种农村养老的新探索还是遇到了资金的瓶颈。

  三富村居家养老的成功起步,前提是要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保障。但是,常住居民有1200多人的三富村村委会年收入只有5万元左右,目前主要靠三富邻里互助会筹措资金和物资。而根据初步估计,三富村居家养老服务每年投入大约10万元。为保证其可持续发展,镇政府每年拿出3万元作为奖励基金专门购买服务,为居家养老解决基本的保障,以此吸引村民的捐赠。

  南方日报记者 杨兴乐 通讯员 雷志强 肖浩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