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七旬老人藏表1400块 有人70万收购也不卖

2018-06-01 08:00:01 无忧保

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一说收藏,多数人的印象都是为了保值增值。不过,对于家住李沧区汾阳路的薛文泉老人来说,家藏1400多块手表不是为了佩戴和升值,能修好才有成就感。

  着迷旧货市场淘回“坏”表

  今年75岁的薛文泉老人前半辈子一直都在跟表打交道。父亲就是一个修表匠,从小耳濡目染的他自然对表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十几岁时,我就跟着父亲学徒,后来上班了就在水清沟一家钟表店修表。现在退休了,不过还是放不下表。 ”

  薛文泉说,他的工资有限,没钱买动辄十几二十万元的世界顶级名表,但是看到没见过的表就心里痒痒,于是他经常坐公交车往返于老沧口和市南市北的收藏品和旧货市场。 “我买来的都是不走字的"坏"表,这种表便宜,一般只有几十元,这样用我的退休金就能多买几块。 ”薛文泉特别乐观,在他眼里表的品牌不同、做工不同,价位会有差别,但新和旧、好和坏其实并不太重要,因为几十年积累的经验,练就了他一手高超的修表技艺。

  爱好不戴不卖修表成“瘾”

  昨日,记者在薛文泉老人家看到了他的宝贝。 “这十盒子都是我收藏的手表,床底下还有二百多个摆钟。 ”薛文泉把一盒子手表倒在床上,轻轻地用手一个个摊开,“这都是怕表面被表带划伤,故意把表带摘掉的。 ”薛文泉说,每个盒子上他都会贴一个标签,上面写明是什么产地的手表,一共有多少块。“不算我的摆钟,这里有1400多块手表,从国产到进口,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到近期,只要青岛旧货市场有的"坏"表,几乎都被我淘回家了。 ”

  记者注意到,尽管薛文泉收藏了很多手表,但自己的手上却没有戴表。 “我从不戴表,不习惯手上有个累赘,我就喜欢修。 ”他的老伴告诉记者,薛文泉收藏的都是机械表,每天吃过早饭后就会坐到写字台前,摆弄这些表。他会给这些表排个次序上油上弦,午饭后又继续坐在那里接着“工作”。 “我们俩在家的时候,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他修表简直是成瘾。 ”

  心愿不传子孙捐赠博物馆

  薛文泉老人告诉记者,同样一个品牌的手表,从外观上看或许没太大差别但内部构造可能完全不同,尤其是机芯型号,不同年代的区别可大了。他挑了七块上海手表厂生产的男表指着说,“外观看这几块表几乎一个模样,其实它们是跨越五十年的七代产品。从小小的机芯就能看出我国制表行业的时代发展。 ”

  薛文泉说,他收藏的市值最高的一块表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出产的老梅花男表。这块表的市值现在是一万元以上,他当年从旧货市场淘来的价格只有百十元。不过他认为最珍贵的一块却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亨得利定制的怀表,六七年前他从昌乐路市场以500元的价格淘来的,现在市值也有1500元以上。“这块表最值得珍藏的地方是,它是目前我见过的国产最早的五针表。即除了时、分、秒三针之外,还有两个表针可以当计数秒表使用。 ”

  “去年,一个外地小伙子打听到我收藏表的事情后,专门来我家参观,开口就要用70万元把所有的表都买走。 ”薛文泉说,这几年想买他表的人不在少数,不过他一律回绝了。“他们藏表是为了卖钱,不是真心喜欢。这些表都是我一只一只修起来的,我得给它们找个好人家。 ”薛大爷坦言,不想把这些宝贝传给子女,“他们不喜欢这个,一千多块表这么占地方,我可不想他们最后都给我卖掉。”他说,特别想捐赠给手表博物馆,但是打听了一圈似乎还没有一个这样的地方。“这是我50多年的收藏,希望它们有个好归宿。 ”

  记者 刘兰星

  //判断是否是多页图片新闻 如果是 加载前后翻页图标 //if (newscate=="TY"||newscate=="YL")// { jzfy();// }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