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刘光明宝 王进良 摄影:记者程铭
本报记者卧底揭开“喜乐会”钓鱼营销骗局,连续两天来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至昨日,百余读者致电本报投诉类似遭遇,谴责无良公司。
受骗上当的老年人中,既有退休后的清贫老者,也有曾经的大学教授,甚至还有来汉务工的农村妇女。他们无一例外都曾接到过邀请,参加了各类讲座,购买了大量所谓功能强大却无实效的保健品,有的甚至为此倾家荡产。
昨日,洪山区工商局对圣之诺公司调查取得新进展,认定该公司从规模到合作机构,再到产品功能均有虚假宣传。市工商和食药监等部门也纷纷表态,要严厉打击保健品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
【受骗案例】
倔强老爹 10余万元修房款买了保健品
家住武昌武泰闸的赵爹爹今年74岁,曾是圣之诺公司的客户。
昨日,赵爹爹介绍,上世纪90年代起,他的身体不太好,胃和胆都做了手术。后来,在别人的建议下,开始尝试服用保健品。到现在,已经买了不计其数的保健品。“虽然效果并不明显,但这些年下来已经形成了习惯。每当这些公司员工打来电话邀约,说有新产品上市,总禁不住想尝试一下”。
其实,赵爹爹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他每月能领1800元退休金,老伴一个月有1600元。儿子、儿媳,以及离异的女儿和他们老两口生活在一起。儿女也都收入微薄,有时还要靠父母接济。一大家子还住在一套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平房里,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多年前,家人就商量存点钱,将房屋翻新一下。但这些年来,全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10多万元,都被赵爹爹拿来买保健品了,甚至还借有外债。因为这个事儿,家人多次和他吵架。可每次吵完,赵爹爹仍旧我行我素,有讲座照样听,有产品照样买。
就在几个月前,赵爹爹又禁不住圣之诺公司员工的劝说,花千余元购买了产品。由于家里保健品太多,担心再遭家人数落,他付完钱后并没有立即带回家,而是寄存在该公司。
看到本报揭露的圣之诺公司虚假宣传钓鱼营销的内幕后,赵爹爹大吃一惊,他一再对记者表示,自己往后要对保健品重新看待。
八旬老太 每天从凌晨3点吃到晚10点
谈起对保健品有点入魔的母亲,青山区的李女士既心疼又无可奈何。
李女士介绍,母亲最早接触保健品是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母亲睡眠不好,经人推荐买了床理疗被。
从那之后,李女士母亲便对保健类食品、仪器深信不疑。胶囊、冲剂、理疗贴,补肾的、健脑的、降脂的,老人家总是毫不犹豫掏钱买。现在80岁了,就连治疗前列腺的保健品也买来吃。对于家人的反对,李女士母亲总是以“身体是我自己的,我是为自己活,你们这样是不想让我好过吧?”来反问。
如今,家里桌上、床底、柜子里,到处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保健品。老太太床头摆了一排大瓶小瓶各类保健品,每天从凌晨3时到晚10时,每个点该吃什么各不相同,有时老太太深更半夜也爬起来吃几颗。
每天下午到晚饭时间段,家里的电话便此起彼伏,都是各个保健品公司来邀请李女士母亲参加讲座的。每天从早晨五六点到下午,李女士母亲都在赶各样的场子。
“楚天都市报揭露了这些无良公司的真面目,如果能促动相关部门,下大力气取缔就更好了。”李女士说。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