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在即墨移风店镇东太祉庄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民乐”柳腔剧团,这个剧团和一般剧团不一样,演员都是当村地地道道的农民,而团长袁家训已经75岁,更是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
走进小院内,村民们正围坐在一起,大家有弹有唱,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 。今年75岁的袁家训是剧团的发起人,也是“民乐”柳腔剧团的团长,说到为何要创办剧团,老人说主要是出于自己对柳腔剧的那份特殊的情结。
袁家训年轻时候唱过戏,作为土生土长的即墨人,他热爱柳腔这门古老的地方剧种,一听见胡琴响,嗓子就痒痒,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学戏和唱戏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他都坚持了下来,成为当时很有影响的柳腔演员。然而到了上世纪 80年代中期,人们都忙生产抓经济,村里的戏班子解散了。
近几年来,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同时,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解放了劳动力,人们又有了闲暇时间,于是袁家训有了重新组建柳腔剧团的想法。2010年,袁家训和当年一起唱过戏的老戏友组建了“即墨市民乐柳腔剧团”,之所以叫“民乐”,就是要村民们一起乐和。一个人唱纯属消遣,但是要成立剧团带领大家伙儿唱,资金就成为难题,没有钱买不来道具、戏装,难以保证演出效果。可袁家训也是生来的犟脾气,认准的事千难万难也要干,没有道具和服饰,他们自己做,自己做不了的,找来能工巧匠帮着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两年多来的发展,如今,剧团成员已发展到 20多人,青衣、老旦、武生等各个行当都有能角儿,剧团能够演唱20多部传统剧目。沉寂多年的古老地方戏在这里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而老袁的心里更是美滋滋的。
今年8月份,因为对文化事业的无私奉献,袁家训被评选为“即墨好人之星”,他的事迹也在当地传为美谈。
文/图 记者 纪尚昆 本报通讯员 李云克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