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本报华盛顿讯(记者张小溪)在美国,“终身制教授”一直是大学的一大特色,但针对其公平性的争论从未停歇。近日,美国西北大学的一项调查指出,在教学方面非终身制教授比终身制教授更加出色。这引发了教授工作平等问题的新一轮讨论。
此次调查一经公布就引起许多终身制教授的强烈反对,甚至引起了“美国大学教授联盟”的反对,但得到了众多非终身制教授的支持。有支持者表示,大学教授“终身制”和“非终身制”的双轨制就像印度的种姓制度一样,是不公平的,前者处于高端,后者则一直处于低端。
此前的许多研究也得出了与西北大学调查相似的结论。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轨道之外的教授:高等教育里的非终身制教师》(Off-Track Profs: Nontenured Teachers in Higher Education)对1989—2001年间10所美国大学的终身制教授和非终身制教授进行了研究。该研究认为,在竞争和不确定性的压力下,非终身制教授通常要承担更多的教学工作,而且表现出色,但工资和福利待遇却不能与终身制教授同日而语,工作期限也没有保障。终身制教授则可高枕无忧,他们薪资理想、福利优厚,且教学任务不重。
美国的教授终身制源于19世纪末,当时一位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因主张铁路国有触犯了学校董事会的利益而被辞退。美国大学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效仿德国建立了教授终身制。1994年,美国国会在《反雇佣年龄歧视法案》中规定学校不得强迫终身制教授退休,终身制教授得到了另一重保障。近年,美国高校经费紧张,不少专业被取消,一个奇怪的群体随之出现:失去专业、没有教学任务的终身制教授。
曾任纽约市立大学政治科学学院助理教授的M. P. 普拉巴卡兰(M. P. Prabhakaran)称,很多和他一样的助理教授因为工资太低,需要兼职糊口,无暇科研。但在“不发表就灭亡”的美国大学里头,没有研究项目就无法生存,普拉巴卡兰只能从大学辞职。
犹他大学环境与社会系主任马克·布朗森(Mark Brunson)表示,他在挑选终身制教授时,首先考虑的是能否带来可观的研究经费,挑选非终身制教授时,则主要考察其教学水平。他认为,在政府大规模削减高校经费的背景下,这种用人状况在短期内无法改变。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