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养老抚养比不升反降的警示

2018-06-13 08:00:02 无忧保

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6日披露了2003—2012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情况。据统计,10年间职工养老保险(放心保)参保总人数年均增长8.2%;养老抚养比(参保职工人数/离退休人数)在2012年达到3.09,年均增长0.7%。

  这些数据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养老发展状况。坦率说,这些数据让人对未来养老压力颇感忧虑。比如,尽管到2012年底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2968亿元,看起来是天文数字,但如某专家所言,按去年支出14009亿元计算,只够用一年多时间,前景并不是很乐观。而养老抚养比不升反降,意味着国家和职工的养老压力都很大。

  数据显示,2011年是3.16名参保职工养1个退休职工,而到了去年,变成了3.09名职工养1个退休职工。显然,养老抚养比是逐步下降的。而据人保部副部长胡晓义预计,到2050年1.5个职工就要养一个退休人员。这意味着养老抚养比今后还会继续下降,未来的职工将承受更沉重的养老负担。如何在今天提前为明天减负,是当下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尽管目前我们已经在为未来养老布局,比如,放开“单独两孩”为未来增加劳动人口,即增加未来职工人数。再比如,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将减少养老金支出、减缓离退休人数增长。又如,目前发展多元化养老格局,以减轻职工养老负担等。但是,目前的所作所为究竟能为未来减轻多少养老压力,还有待观察。养老抚养比下降,其实是提醒有关各方主动承担养老责任。

  养老抚养比不升反降,实际上反映的是职工的养老负担和责任在增加。显然,不能只是职工来承担养老责任,政府及企业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由于职工不是社会财富分配的主导者,不能为未来养老进行更多投资;也由于职工不是养老改革的主导者,难以决定养老政策,所以,面对“抚养比不升反降”这样的事实,亟待有关方面明确政府和企业的养老责任。

  虽然基本养老保险费是由企业和被保险人按不同缴费比例共同缴纳的,企业在职工养老方面尽到了一定责任,但是,企业还有必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职工与企业相比,职工抗风险能力弱、企业抗风险能力强,所以要多发挥强势一方的作用。目前,部分企业已经在推行企业年金制度,但这样的企业太少,应该强制所有的企业实行企业年金制度,为本企业职工提供部分退休收入保障。

  尤其是国企,更应该多承担养老责任。这是因为养老金缺口与当初的国企改革有关,即国企改革造成3000多万退休职工无法养老,不得不采取“现收现付制”,用正在工作的人缴纳的养老金来支付现有退休人员退休金,个人账户仅仅记账,最终形成了养老金个人账户缺口。目前国企虽然上缴红利,但比例很低,而且红利大多用于返还国企本身,没有真正用于养老。据悉,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2020年国企红利上缴30%,还应该明确国企红利用于养老的比例。

  尤其是,养老改革的主导权在政府,政府应该承担更多养老责任,既要对未来养老进行“顶层设计”,又要千方百计鼓励多元化养老,更要扮演为养老兜底的角色。从目前情况来看,政府承担的养老责任远远不够,比如,在养老方面投入不够—例如,中国对包括养老在内的整个社保的投入仅占财政的7.5%,远低于德国的55.5%、加拿大的45.6%、美国的30.2%。

  养老抚养比不升反降,不仅是在警示职工要做好承担更多养老责任的准备,也在警示企业、政府要有更多作为。企业不仅要为职工缴纳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保,而且还要积极探索包括企业年金在内的多种养老保障措施,而政府和国家,既要激励市场发挥养老功能,更要大力发展公共养老。

  冯海宁(北京 职员)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