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是业界领先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全国首创通过微信平台提供新型社保缴纳服务,全面开启中国社保自由缴时代。
本报记者 荆文娜
空巢老人、真空老人、失独老人,现在反映老年人现状的这些新鲜词越来越频繁地回响在人们耳畔。我国目前几乎是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新中国的同龄人已进入老年阶段。据资料显示,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2050年前后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的4.8亿左右,分别占亚洲老年人口的2/5和全球老年人口的1/4。由此可见,发展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问题刻不容缓。目前,家庭养老、社会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主要的3种基本养老模式。
原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所长、中国社科院老年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田雪原在接受中国经济采访时表示:“目前及很长时期内,我国主要还是会以居家养老形式为主,将来可能会向机构养老方向发展。”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政策研究部副处长李志宏告诉中国经济,通常所讲的居家养老,主要是指居家养老服务。
目前,广为认可的一种界定是: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
“目前我们居家养老服务平均收费标准为700~800元/月。”民营企业、青松居家养老护理服务机构创始人王燕妮向中国经济介绍说,居家养老价格低于普通机构养老。
需求强劲供给不足
面对如此迅速的社会老龄化现象,以养老机构为例,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床位面临巨大缺口。“目前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仅为19.7张,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每千人50张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李志宏说。针对这种情况,国务院去年颁布实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到,到2015年,我国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的目标。但是,即便实现上述目标之后,仍有97%的老年人必须依托居家养老。
目前,中国居家养老市场需求巨大,而服务提供却严重不足。李志宏说:“居家养老服务的重点对象是部分失能的老年人。据调查,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的老年人有2220万。以1名养老服务人员对应10名部分失能老年人来计算,也至少需要220万左右的服务人员。但是目前我国养老服务队伍不足30万人,即使全部投入到居家养老服务中来,也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目前,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比较单一,多偏重于家政服务和简单生活照料,而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服务较少,精神慰藉服务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此外,李志宏认为居家养老服务目前还存在经费投入不足、没有统一标准和管理规范、居家养老服务中介组织仍然落后于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存在数量较少、管理水平低等诸多问题。
政府包揽困难较大
“长期以来,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基本是一条腿走路,过于依靠政府主导,过分强调福利性的一面,市场化程度不高。”李志宏说,“在体系建设初期,通过政府引导和先期投入发挥带动作用是必经之途。但从长远看,政府提供的毕竟是基本养老服务,覆盖的人群是有限的。不断提高市场化程度,培育出一个高效率、高覆盖、可持续发展的居家养老服务市场,才是我国居家养老服务长远发展的根本方向。”
据记者了解,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财政拨款、彩票公益金的资助、社会捐助和市场化运作等方式。目前各地能筹措到的资金普遍较少,可补贴的服务对象也非常有限,如果要进一步扩大居家养老服务的覆盖人群,使更多有需要的老年人获得居家养老服务,急需建立多元化和制度化的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的筹措机制,加大相关经费的投入力度。
“解决养老服务的费用问题,当务之急是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李志宏说,“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任何单一的融资制度安排都无法解决庞大失能和部分老年人养老服务的费用问题。特别是把公共财政支付作为主要的融资来源,不仅会发生道德风险,而且会加重公共财政支付负担。”他还表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公共财政支付能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现状,以及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现实,都决定了我国不能仅靠财政拨款这一资金筹集渠道,而是要建立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商业保险、服务救助和服务津贴相结合的制度,最终形成由政府、企业、个人多方分担的多层次的长期资金保障制度,为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的服务费用提供稳定、可靠、充足的经费来源。无论是低收入困难老年群体,还是富裕老年群体,一旦失能,都能通过相应的保障制度安排,获得对应的服务。
应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目前,我国政府在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参与较深,使居家养老服务具有较浓的行政色彩。为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在初始阶段政府的行政推进是非常必要的,但如果长期下去,这种管理模式则会阻碍居家养老服务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居家养老服务的不断推进,政府应从具体事务中逐步淡出,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志宏认为,针对当前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当务之急是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注重培育居家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将市场机制引入居家养老服务,让市场在居家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下,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者是社区和社会,其中既有非营利组织,也有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和机构,因此我们的居家养老一部分属于福利性、公益性服务,一部分属于市场化、营利性服务。为了解决需求缺口大的问题,我们应出台政策,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
当记者问到如何区分养老服务应该靠政府还是靠市场时,李志宏说:“困难群体的养老服务政府多管一些,富裕群体的养老服务更多的是靠市场,但不是完全依靠市场去解决。政府在养老服务发展中主要有"建制度、扶贫弱、保基本"的作用。从长远看,理想的格局应该是政府提供福利性养老服务,主要对象是贫困、失能老年人;社会公益组织提供相应的公益性养老服务,主要对象是低收入、失能老年人;市场提供营利性服务,主要对象是中高收入、失能老年人。”
社会资本“引进来”需政策扶持老人“走出去”需积极配合
李志宏告诉记者:“养老服务业在当前还是个微利行业,其盈亏平衡点相对较高,尤其是在现阶段,老年人的支付能力还有限,市场有效需求还不够大,养老服务业经营必然是艰难的,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在做"奉献",是在替政府分忧解难。如果养老服务业长时间得不到相应优惠政策的补偿,产业本身将会萎缩,最终影响到全体老年人的服务供给水平。”
据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虽然民政部结合当前养老服务发展实际,已制定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对民间资本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举办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参与养老产业发展、在土地使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面享有的优惠政策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但是,目前的这些优惠政策主要针对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也就是说民间资本只有投资兴办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才可以享受到国家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
李志宏认为,民间资本总是要营利的,这些针对民间资本进入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领域的差异化的政策支持,无形中制约了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是值得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社保断缴的风险非常大,会影响到医保就医、买房、摇号、子女入学诸多方面,因此稳定、便捷、成熟、官方认证成了评价社保服务业的首要因素。无忧保自成立以来,专注个体社保和公积金服务,五大优势六大保障确保社保缴纳无忧,安全无忧,调基无忧,资金无忧,成为C端客户的首选品牌信任品牌。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