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又是一个好天气,70岁的老船长符世源驾着他的小船出海钓鱼了。符世源16岁开始出海捕鱼,20岁到南海,三次闯西沙、南沙,老人与海相伴一生。即使是年岁大了不能驾大船出海,老人依旧会驾驶一叶小舟,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到海上钓鱼。
老船长符世源世代居住的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与博鳌毗邻。海南建省初期,游客除了去兴隆和三亚,还会去潭门镇,因为潭门镇的海鲜很有特色,除了龙虾、鲍鱼和海参,还有海龟蛋、砗磲螺等在其他地方很难见到的深海珍品。
潭门人号称是“不打鱼的渔民,不种地的农民”。与其他沿海地区渔民在船上捕鱼、在水面劳作的方式不同,潭门镇渔民基本都在三沙的珊瑚礁中潜水捕捞海洋珍品。哪里有珊瑚礁,他们就奔向哪里。潭门人也因此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捕捞方式,没有任何先进设备,只用一根管子就潜到水下珊瑚礁中。
早年间出海没有导航,只有木罗盘。但是潭门人有一宝,就是《更路簿》。《更路簿》是文昌、琼海一带渔民去三沙作业的路线图,里边记载了西沙和南沙绝大部分岛礁的位置以及岛礁之间的作业路线。最重要的是,他们为那些岛礁一一命名,并用罗盘确定方位,计算距离。从此,潭门镇的渔民去三沙就再也不会迷失方向了。
出海是一件异常辛苦的事,老船长符世源不愿后人们继续这样辛苦。在儿女们都独立生活以后,他把手抄本的《更路簿》和修船用的工具能扔的扔能卖的卖。因此他的后人们也再没有出过海。
上世纪70年代末合作社时期,搞分田到户,符世源因为是渔民就没有分到土地,全靠打鱼收入。上世纪80年代海南有了机动帆船,国家开始鼓励开发南沙、东沙。到南沙捕鱼作业国家有油料及专项补贴,于是潭门镇的船越造越大。现如今,这些老船工们年事已高,没有一分钱收入,也没有退休年限,身体好的做船工,修船、看船,绝大多数靠子女养活。5年前村里的老人们才终于有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放心保)。
老船长符世源的儿子符永壮今年45岁,经营一家工艺品店,年收入10万元左右。这让老船长符世源的生活有了保障。但并不是所有的老船长都像符世源那样幸运。据符世源估计,70岁以上闯南沙的老渔工有千八百人,每个人都有闯三沙的故事,他希望这些老伙伴们都好好的,让更多的人听到三沙的故事。
本报记者 程功摄影报道J129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