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未富先老养老之重:经费缺财政保障 居家养老推广难

2018-06-17 08:00:01 无忧保

无忧保早报:无忧保是业界领先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全国首创通过微信平台提供新型社保缴纳服务,全面开启中国社保自由缴时代。

每天清晨都有不少老人在东湖公园唱歌。 陈春花 摄103岁的林长好乐观健谈,正与探访工作人员交谈。潘伟珊 摄

  今年6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初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在2012年度老年节来临之际,我们特别推出老年节策划,关注养老。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所规定,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据统计,目前江门60岁以上的老人有61万。江门从2000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比全省甚至全国都超前。面对着逐年呈现增长的老年人数量,江门如何承受养老之重?如何养老,才能让长寿不成为社会负担?

  专题撰文:陈春花刘利荷 潘伟珊

  【老人生活】

  城市老人20万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上周六早上七点半,62岁的卢丽贞像往常一样挎着包搭公车从杜阮到东湖公园。在湖边晨练一个多小时后,陆陆续续迎来歌友。从新会过来的林大姐,带着简易电子琴和两个小音箱赶来。大树下,撑好琴架,林大姐坐在长木凳上弹起琴,几个老人拿着歌谱围在她前面随着节奏齐高歌。清亮的琴声和高亢的歌声,吸引了许多人驻足倾听,跟着哼起来。

  当天11点30分,林大姐问:“今天唱够没有?”有人应道:“够了,走了。”“再唱一首《美丽家园看不够》啦。”卢丽贞说道。这时,几个迈开脚步准备离开的老人又返了回来合唱。唱到后一句,大伙把音量提到最高。完后,林大姐笑道:“今日唱够了。”另几个老人附和道:“演唱会就此结束”。

  “我每个月花100多元坐车来这里唱歌。”卢丽贞年轻时在厂里打工,后来因为工伤离开单位,回家当起家庭教师同时帮人代写书信等。“代写工作是继承妈妈的衣钵。”2007年结束工作后,她便到东湖唱歌。她是东湖歌队的发起者,那时“自己一个人在凉亭里唱,后来人渐渐多了。”她说,老人都是不约而同聚在一起,大家都不知道彼此的名字,“也不用通知,有空就过来。”卢丽贞说,歌友有100多人,平均年龄65岁,最大的陈大哥78岁。聚在一起唱的时间长了,水平也越来越高,有地方邀请他们去演出,但是老人们都拒绝了,“不愿意出去表演,出去有压力,又要排练什么的,在室内空气又不好。喜欢这里的空气,只管放松唱就好。”卢丽贞除了唱歌,每周还会有一天时间到老干大学上英语课。“我就两个爱好,一个是学英语,一个是唱歌,英语课每星期上一次,10点放学,我就走半个小时赶来东湖唱歌,唱到11点半。”

  林大姐在卢丽贞带动下来到东湖唱歌,她在歌友中负责弹琴,这手艺也是退休后才学起来的。每天上午和大家唱歌,下午就回家练习,“在家里学一些歌,因为你不会就弹不了给他们唱。”现在她每天都从新会坐车过来,“9点钟开始唱,周末不用带孙子,大家玩的时间比较长。”

  东湖公园位于江门市中心,是该市老人聚集的主要场所。每天上午和傍晚时间,老人都特别多,公园里唱歌的、玩柔力球的组织就有好几个。据市老龄委介绍,江门的城市老人有20万,老年人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像东湖歌唱队这样的老年文体组织遍布全市,老年人成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力军。实际上,城市老人不少都有退休金,物质、精神生活都相对充足,在全市举办的老年人文艺汇演或是老年人运动会,主要参与者也是城市中的老人。

  农村老人41万生活单调打发时间

  新会小鸟天堂旁的天马村有着“长寿村”的美誉,人口近万,其中60岁以上老人有1000多人。70多岁的赵女元是新会天马村的一位普通老人,大半辈子都是在田里耕作,直到70岁才停下来。上周六吃过晚饭后,她坐在村口小卖部前大树下和老人聊天。“每天做饭吃完饭,哪里阴凉就坐在哪里。”她说,现在和三个儿女分开住,与老伴住在旧村。孙子都大了不需要她照顾,儿女生活都过得去,老两口生活算比较清闲。

  天马村有7个自然村,在五村的“老人之家”,周末几个老人安静地坐在长凳上,相对无言。陈大爷说,村里老人没什么活动,就在老人之家里坐坐或看看电视。每天吃饭时间便回家去。“农村没有退休之说,看你的家庭、经济、身体等状况,经济条件不好的还能动的70多岁都到田里去。”他说,村里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的老人,每个月领100多元养老金。据其介绍,村里老人文体活动很少,每年有企业赞助就会聚聚餐,其它时间各自忙碌,各自打牌或发呆。

  谭大爷是新会南坦乡群胜村的老人,60多岁的他离开农村随儿子在城里生活。由于身体健康,他还在家里种了1.5亩水稻田。时不时搭车回去干农活,其它时间则是到处闲逛。他说,农村里的老人情况都差不多,能干活的就继续干,有的带带孙子,有的种种菜。

  据悉,在江门老年人中,农村老人一直占多数,目前有41万。他们很多没能享受退休金待遇,丧失劳动能力后,便没有了经济来源。要么靠子女和自己积蓄,要么靠微薄的养老金生活。相较而言,他们的娱乐生活也单调许多,缺少活动场所和氛围。市老龄委坦承,市里老年人文体活动都是在全市发动,但涉及各方面的原因,农村老人参与较少。由于各个村都有老年人协会,平时就靠他们自己组织活动。

  【养老困境】

  上有老下有小 80后儿女压力大

  据统计,目前江门全市各类养老机构77间,床位6166张,服务对象约3300人。此外,全市接受居家养老有9000多人次。这也就意味着,目前在江门老年人养老还是“主要依靠家庭”。随着“421”式的家庭结构越来越多,赡养老人也成了很多儿女头痛的事。

  80后的何先生3年前在江门成家后,父母没跟过去住。夫妻双方父母身体健康,退休后还有退休金,因此都没让他多操心,有时老人还能帮他带下孩子。直到去年,父亲一次大病进了医院,他才开始有“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感,面对日渐衰老的父母,他也没多想。“希望身体健康就好,以后走一步算一步”。

  事实上,目前80后的父母,很多还是属于低龄老人(65-74岁),其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还不需要给予特殊照顾。但是,很多80后提起赡养老人都发愁。“想起这个我就头痛。”小林父母是个体户,他未成家便担忧父母养老问题,“他们以后还要指望我的。”他说,现在老人存了钱,都不够养老,“目前最大问题是通货膨胀,以前我们盖个房子要12万,现在要30万。所以如果这样下去,老人就算存了钱,也被通胀吃掉。”

  鹤山的小吕在江门市区工作,对目前工作不是很满意,有几次北上发展机会,但犹豫过后拒绝了。“要照顾父母,离家这么远,回一次家也很难。看着他们头发渐白,我都感到有压力。现在没办法给他们好的经济环境,至少可以常回家看看。”

  近年来,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但是子女在老人生活中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在农村尤其明显。今年初,江海卫东村一位80岁阿婆独居树皮屋无人照顾被网友曝光出来。后来才发现,原来老人有儿有女,但是儿女经济条件不好,无力赡养才将其留在树皮屋。

  经费缺财政保障 居家养老推广难

  江门有“长寿市”之称,但这也使经济不发达的江门明显地“未富先老”。关于养老,每年两会都有人提建议,出谋划策。而在今年老龄委有关会议上,江门副市长陈佳林直言:“把占总人口13.7%的老年人事情做好了,就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幸福江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老龄化问题,有市民说道,“工程可以迟点修,但是养老等不得。”其实老年人口的增加,必然会加重社会负担。目前退休费用、老人医疗卫生费用、社会福利设施等方面投入大量增加,养老问题给当地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例如,今年开始,政府向80岁以上老人发放津贴,仅上半年,全市给9.43万名高龄老人发放了政府津贴,金额高达2277万元。

  在国家对家庭养老作出重新定位,提出“以居家为基础”时,江门近年也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全市居家养老服务站有20多个,而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只有1个。笔者也了解到,目前的居家养老主要还是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

  范罗岗社区是江门最早开展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站工作由社区工作人员兼任,另外请了2名专职阿姨上门服务。运作5年来,服务对象都是保持在23个,对象是社区的独居、孤寡的老人,服务由政府“买单”。社区邓主任表示,一开始时就希望通过有偿和无偿服务结合方式运作,但是由于没有人手等各方面的原因,一直没有搞起来。现在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达1000人,但很多人以为居家养老只针对孤寡,没人向他们咨询过这方面服务。她说,希望未来政府引入社会组织承接这个工作,同时发展低偿服务满足普通家庭的老人。

  江门提出,力争到2015年,基本实现90%的老年人在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支持下居家养老。但居家养老对当地来说也是沉重的负担。市民政局福利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通过政府购买和有偿方式接受居家养老的有9000多人。并坦言,现在居家养老开展最大的困难是经费不足,“因为要管理、要维护,但这些经费没有纳入财政。”兼具“福利性”和“市场化”的综合服务中心相对服务站来说,覆盖范围大一些。目前几个市都在筹建,整个工作最大困难“还是资金问题”,“这笔钱各地都还没纳入财政,很多还是靠自筹、镇里或社区里经费来开支”。

  为了减轻负担,今年江门也提出积极引领民资或民间慈善资金进入敬老院建设领域。与此同时,在满足五保供养需求的前提下,利用敬老院的潜在资源,以有偿方式向社会提供养老服务,并逐步推广。

  延伸阅读 如何让长寿不成为负担?

  “老龄化”已经成为各地都无法避免的问题。然而如何让长寿不成为社会负担?很多老年人表示,最重要是身体健康。只要健康便可大大减轻老龄化社会的负担。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韦继政表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一般都会患有三四种病,常见的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如何做到科学养生尤为重要。

  韦继政说,老年人一般退休在家,与外界接触较少,子女有时也会疏于照顾,加上病痛的折磨,比较容易发脾气,导致睡眠不好,血压波动较大,进而对其他重要器官造成损伤。“老年人应该多发掘自己的兴趣,如书画、唱戏等,有些老年人喜欢打麻将打牌,并且认为能够帮助增强记忆力,这有一定的道理,在打牌时注意情绪不能太紧张,时间不能太长,另外,老年人在发完脾气时应该注意反省,想想为什么会发脾气,在下次心情烦躁时可以让自己平静下来。”

  “老年人一般都有血压血脂偏高的问题,在饮食方面,以清淡为主,多吃粗粮、蔬果,少摄入动物内脏、动物油、海鲜,有些老人家喜欢吃虾蟹等海鲜,而且一直都有在吃,觉得没问题。其实,这会使中风的风险大大提高,盐每天摄入量也要控制在6克内。”韦继政认为,老年人适当地喝点酒会帮助体内血液运行和补充微量元素,但度数不宜高,量不宜多,半两之内,中风或者高尿酸血症史的老年人在患病期间不宜喝酒。“民间有很多用蛇、中药材能泡出来的酒,这一般是用高浓度的酒泡出来的,应该少喝。”

  生命在于运动,韦继政提醒,老人家每天都应该有一定的运动量,否则身体各项器官功能退化得更快,但不能太剧烈,可以选择散步、跳舞等,“如果想要去爬山注意不要去太陡的,带上护膝等,在下山身体的所有重量都集中的腿部,要特别注意保护腿,下楼梯的时候也一样,每次运动至身体有微汗,稍微感觉到有点累就要停止。”

  百岁老人传授长寿秘笈

  心态平和,饮食丰富多样

  乐观健谈,饮食以蔬菜和鱼为主

  性格随和,饮食均衡注意锻炼

  今年7月,江门举行首届“十大长寿之星”评选活动。上周结果公布,汤媚初等10名江门市“十大长寿之星”,最高寿者110岁,年龄最低的也有102岁。他们的长寿秘笈是什么?为此笔者采访了部分百岁老人。

  芦仲银(女)105岁,家住蓬江区灏景园

  心态平和,饮食丰富多样

  “这个是谁啊?怎么我没有见过她?”笔者来到芦婆婆家时,芦婆婆的儿子朱先生正用轮椅把她从房间里推出来,看见笔者第一眼就认出是陌生人,没有把笔者和她孙女们搞错,记忆力一点都不差。芦婆婆今年105岁,现在和儿子、儿媳妇、孙子、孙媳妇、曾孙子“四代同堂”住在一起。“婆婆还中气很足,我和先生住在三楼,她住一楼,但是如果她喊,我们都能听到。”

  说起芦婆婆长寿的秘诀,芦婆婆的儿子朱先生则认为,这可能跟老人家的心境和饮食有关,“我妈妈心境很平和,虽然现在每天都呆在家里,没有什么娱乐节目,但从来不发脾气,心态好,在饮食方面,蔬果、饼干、鱼虾等肉类等什么都吃,尤其是喜欢吃桔子、龙眼、葡萄、柿饼、杏仁饼,家里长期备有这些食物,让她随时都可以吃到。”

  林长好(女)103岁,家住江海区外海东坡里

  乐观健谈,饮食以蔬菜和鱼为主

  103岁的林长好现独居在江海区外海街道的一所老房子中,虽已年过百岁,但林婆婆行动灵便,笔者来到她家时,她还在屋里照镜梳头。

  “早上6点起床,晚上10点睡觉。”林婆婆介绍起日常的生活,起床后在房间走走,散步到市场买早餐。白天帮邻居穿珠做手工。她好热闹,喜欢串门,乐于和众人聊聊天。日常饮食她以蔬菜和鱼为主,清淡简朴。

  据外海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林婆婆年轻时卖过衣服,对数字特别敏感。她清楚地记得去年骨折住院报销了2000多元,领取了每月20号政府发放的300元百岁老人补贴后,她还感叹以前1美元可以兑换8元多的人民币,现在跌为6元多,头脑非常清醒。

  笔者离开林婆婆家时,她也跟着离家去串门。看着林婆婆,笔者猜想,乐观健谈,心无挂碍,或许是林婆婆得以长寿的最大秘诀吧。

  吕群香(女)105岁,家住鹤山古劳镇上升村

  性格随和,饮食均衡注意锻炼

  “现在奶奶虽然105岁了,但几乎没有什么病痛,连风湿病、高血压都没有。”吕奶奶的孙女黄小姐在电话中向笔者说。家住鹤山市古劳镇上升村升平七队的吕群香育有三子一女,现又有8个孙子、孙女,8个曾孙子、曾孙女,四代同堂。“国庆期间,奶奶有一个孙子结婚,我们后辈约在一块回去探望她,她可以把我们都认出来,而且还记得谁在哪里工作,谁在哪里读书,一点都不糊涂。”

  谈起吕婆婆的养生之道,黄小姐认为主要有四点,一是饮食均衡,五谷杂粮什么都吃,每餐固定一碗饭,吃得七八分饱,而且追求自然,食物要尽量减少人工加工;二是注意锻炼身体,每天都会走去村口,喜欢坐在凳子上晒着太阳聊天;三是性格随和,经常和邻居聊天,有说有笑;四是家庭和睦,子孙孝顺。

众所周知,社保断缴的风险非常大,会影响到医保就医、买房、摇号、子女入学诸多方面,因此稳定、便捷、成熟、官方认证成了评价社保服务业的首要因素。无忧保自成立以来,专注个体社保和公积金服务,五大优势六大保障确保社保缴纳无忧,安全无忧,调基无忧,资金无忧,成为C端客户的首选品牌信任品牌。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居家养老养老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