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今天是新年第一天又是老人生日,真是喜上加喜。”老人的孙子王登明说。1月1日,对于家住黄岛灵山卫毛家山村107岁高龄的王薛氏老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当天是她107岁大寿。老人膝下有80多位子孙,当天中午,他们家里非常热闹,几十位亲戚朋友从四面八方赶来祝寿,村书记、村主任还专门给老人送来蛋糕。老人的家人告诉记者,老人心态好不挑食爱喝白酒,和儿媳妇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了51年一直很融洽。
五世同堂,最大的孙子60岁
1月1日上午,吃过早饭后,黄岛区灵山卫街道毛家山村王登明家里就热闹起来,因为这一天不仅仅是2014年元旦,还是他奶奶王薛氏107岁大寿。据王登明介绍 ,奶奶生于 1907年,今年 107岁,生日刚好碰上了元旦。当天上午,记者赶到王登明家时,老人的女儿、女婿、孙子、外孙、重孙、外重孙、玄孙、外玄孙等三十多口人已陆续带着各种各样的礼物赶来为老人祝寿。
记者在炕头见到了老人,虽然已经是107岁高龄,但老人面色红润,身穿新棉袄,笑得合不拢嘴。老人的孙子王登明告诉记者,老人一共有两男两女四个孩子,老大和老四是儿子,老二和老三是女儿,他是老四的儿子,今年已经42岁了。
“我们家现在是五世同堂,连同大姑、二姑两家算在内的话,现在人口数达到80多口。”王登明介绍 ,老人四个孩子中,大儿子有四个孩子,二闺女家五个孩子,三闺女家三个孩子,小儿子家也有四个孩子,而他是老人最小的一个孙子。“老人最大的孙子都已经60岁了,也已经有了个10岁的孙子。”王登明说。
因为老人的大儿子和小儿子都已经过世,而大媳妇身体不好 ,所以多年来,老人一直跟小儿媳妇张秋香以及孙子王登明一家一块生活。“今天意义不一般,不仅仅是奶奶的生日,而且还赶上元旦放假,所以来拜寿的亲戚也多。”王登明告诉记者,“多年以来,我们都安排两轮,中午安排一轮祝寿,白天的时候人少,而晚上大伙都有空了,所以酒席会更大些。”王登明告诉记者。
中午12时许,各种菜就已经做好 ,家人们开始排着队将这些菜陆续端上桌,紧接着亲朋好友们落座,寿宴正式开始。由于老人无法下地,所以老人的两个女儿、儿媳妇以及其他几位年纪稍大的则陪着老人在炕上用餐。
婆媳和睦,51年没红过脸
记者在现场采访的时候,不时有一些晚辈争着跟老人合影,“祝您生日快乐,健康长寿……”前来道贺的宾客祝福着老人,整个屋子内欢声笑语,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在老人的家中,记者也见到了前来拜寿的村支书陈书记,他带来了老太太的生日蛋糕和900元现金,蛋糕上有一个大大的寿桃,上面写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八个大字,陈书记说,带来900元现金也是希望老人能够“长长久久,长命百岁”。
陈书记说,每年老太太过生日的时候,村里都会来人祝贺老人的寿辰,老太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村里的人非常尊敬老太太,而且村里的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村里也希望能够借助给老人祝寿,带动村里养老敬老的风气。
“我今年63岁,我喊老太太叫大娘。”陈书记告诉记者,老太太不仅是村里的长者,在整个灵山卫也应该是年纪最大的老人,他祝愿老人能够健健康康地好好享福。
老人的女儿王凤仙告诉记者,老人20岁就嫁人了,一直照顾自己的婆婆,直到接近50岁的时候婆婆去世,“当时奶奶病得很严重,脸上会长疮,然后流脓,母亲就一直这样照顾奶奶,给她洗脸,照顾她生活。”
老人孝顺婆婆,家里的儿女耳濡目染。老人对家里每个人都很好 ,王登贤的母亲张秋香是老人的小儿媳,老人一直住在四儿子家中,张秋香就这样照顾了老太太51年 ,这51年里,老太太从没有与媳妇张秋香拌过一句嘴,也没有红过一次脸。
王登贤告诉记者,母亲张秋香就算生病了也要拖着病体照顾奶奶,张秋香今年已经72岁,但是还是在照顾老人,记者见到张秋香老人的时候,她还在炕上陪着老人说话。
说起老人长寿的秘诀,张秋香总结说,“最重要的是老人的心态好 ,这么多年来我就没怎么见过她生气。”张秋香说,老人特别爱笑,无论遇到什么事,老人依然能保持笑容。
张秋香还说,老寿星喜欢喝两盅,从不挑食,每天只吃两顿饭,一顿在上午9点左右,一顿在下午2点左右,晚上就不再吃饭了,“老人喜欢吃水果,特别是梨子。”
有山有水,长寿村远近闻名
老人居住的毛家山村,风景异常秀丽,记者注意到,村子依山而建,山上植被茂密,虽然已经是冬天,但是也能够想象出开春之后草木欣欣向荣的美丽景象,在村子中央,还有一个修建出来的水库。村支书陈书记告诉记者,这个水库里的水就是山上流下来的,王登贤也告诉记者,如果喝自来水的话,水壶里会有一层水垢,但是烧这种山泉水,里面的水垢就会剥落下来,十分神奇,村里的人一直也是喝这种山泉水。“地理环境特别优越,紧靠大山,空气特别新鲜。”王登明也说。
对于村里的长寿情况,陈书记告诉记者,这里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还有一对老两口,一位97岁一位95岁,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有20多位。
勤劳乐观,80岁还割麦子
出生于1907年的王薛氏老人今年107岁,老人没有名字,娘家姓薛,婆家姓王,小时候她生活在海边,想要吃饱饭几乎不可能,在海边捡海鲜给兄弟姐妹吃,搬到毛家山后,开荒种地养活一大家子。她一生爱劳动,80岁还拿镰刀割麦子,93岁还为家人生火做饭,勤俭持家、孝顺的美德成了传家宝。如今历经磨难的她过上了富足的好日子,可以闲下来享享福了。
“奶奶是薛家岛鱼鸣嘴人。”孙女王登贤告诉记者,老人清朝末年出生,兄弟姊妹一共8人,4男4女。鱼鸣嘴是个小渔村,村里的人世代捕鱼,老人小的时候就是在海边长大的,那个年代民不聊生,生活贫困,老人兄弟姐妹8人经常饿肚子。
20岁左右的时候,老人嫁到了灵山卫南门里,后来他们一家人又搬到了毛家山村给人看山。新中国成立之后,老人已经把日子过得挺不错了,不愁吃喝。
靠山吃山,老人从不闲着。当年老人十分勤劳,每天上山捡柴火,带着家里人做豆腐,山上地也很多,于是老人带着一家人开垦荒地。
健康乐观善良的老人一直身体不错,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老人对种地更加上心,老人的女儿王凤仙告诉记者,老太太一直到80岁还是能够下地干活,能够上山拾草,下地拾麦子,甚至能拿起镰刀帮家里人收麦子。
在2000年时,老人已经到了93岁高龄,一次意外受伤,她从此再也无法自主生活。“婆婆这一辈子操劳,现在也该好好享受晚年生活了 。”王登明的母亲张秋香说:“我们婆媳关系特别好,她拿我当亲闺女,我也拿她当我的亲生母亲。”
王登明说,国家对老年人的补贴政策也让他们一家感受到了实惠,“就拿现在来说,我奶奶每个月都能领到几百元的老年补贴,再加上之前入了保险(放心保),这样总共算下来的话一年能领好几千元,起码老人的各种生活费用是有保障了。”
虽然衣食无忧,可老人自始至终也未忘记以前艰难的日子,每次都会把饭吃得干干净净,而且也时常教导孙子、重孙们要珍惜好日子 。王登贤女士也告诉记者,奶奶经常说,她真的做梦都没想到生活会这么好。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王登贤是老人的孙女。采访中,王登贤也告诉记者,老人年纪大了,有时候很糊涂,“但我每次回娘家来,奶奶都能把我认出来,而且还能喊出我的乳名来,这让我感觉特别亲切。”王登贤说,“有时候我都感觉她像个小孩,真跟个老顽童一样。”
中午,就在寿宴正式开始前,王登明把蛋糕拿到了奶奶的身边。而见到蛋糕之后,老人也显得很兴奋,举起双手来就要去拿,而她的手恰好就抓到奶油上,老人跟孩子一样把粘着奶油的手放在嘴里舔,而嘴里还一边说着,“你们也吃,你们也吃”。这一幕让大家感到很意外,但也让大家感觉到了她的可爱之处。
在记者拍照期间,老人一直显得很高兴。记者拍完之后,老人的双眼仍然盯着相机镜头,而且双手伸出来准备要把相机拿在手里。见到这一幕之后,记者便把相机递给了老人,这时,老人一脸严肃地把弄起来,“这是个什么东西啊?我以为是烤肉能吃呢,原来不是啊……”老人的话一出,惹得大伙哄堂大笑。之后,记者把之前拍摄的照片翻给她看,老人看着,笑容始终挂在脸上。 文/记者 刘鑫 徐新东 实习生 张欣健 图/本报记者 王滨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