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东莞时报记者 蔡嘉莉
随着市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相应加剧。据统计,东莞现有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25.85万,约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4.12%。预计“十二五”期间,东莞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将进一步加速发展,全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将增加到28万余人。
昨日两会开幕,政协委员带来的建议也不约而同关注到“老龄事业”。黄江镇政协小组建议“扩大东莞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范围”、大朗镇政协小组建议“进一步推动老年活动中心建设”、政协委员叶淦波建议“全面关心老年人生活”。
对此,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回应,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养老服务工作,积极推进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设。下一步,东莞将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功能,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提升养老机构养老服务水平,推进社会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建议人:大朗镇政协小组
让老人有更多活动场所
老年人生活无忧,是不是就可以安享晚年?答案是NO。现在,基层对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认识不足,社区(村)基本上用祠堂替代老年人活动场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老年人对精神文化和社会养老服务的需要不断扩大,但是,老年人活动场所不足,设施健全、经费缺乏的问题也很突出。
同时,村(社区)一些老年人活动设施功能不健全,基本只是提供一个让老年人坐在一起聊天度日的场所,健身器材、棋牌、娱乐、阅览、保健护理等设施都不健全,无法满足老年人文娱活动和精神文化的需要。
建议统筹发展老年活动中心。对目前已建成的敬老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星光之家、广场、图书馆等设施,实行整合改建,形成综合性老年活动中心,减少重复投资和分散建设。
在老年活动中心建设中,可以将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星光之家、老年学校等各种功能设施融为一体,形成综合性活动中心,既可以解决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又可以作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使用。
建议人:政协委员宋媛
老人更需要精神慰藉
老人年需要的,不仅仅是文体娱乐活动,政府在从医疗保障方面来考虑的同时,更应当关注老年人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健康问题。
当前,东莞供老年人活动的文体场地和福利措施虽然得到很大改善,但依旧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要,城乡、乡镇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并呈现出单调表层化的现象。
各镇区之间,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集中在纸牌以及广场舞等方面,显得很单一,政府部门只有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才会组织文化娱乐活动,缺乏周期性和持续性,很难满足老年人的文化娱乐需求。
建议在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健全软件组织,比如成立老年人协会,积极筹建各种文艺团体组织,定期举办老年人文艺活动等等。
同时,在心理咨询、志愿者服务等精神产品提供方面作更为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比如,投资培训专门针对老年人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士,建立完善的心理理疗网络体系,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服务,给他们开展科学的生命观教育。
同时,建议搭建一个老有所为的平台,让老年人积极发挥余热。比如,专门设立老年人志愿者服务队,使有专长和有艺术的老年人能把自己的余热充分发挥出来,造福社会的同时也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