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在北京,收费合理、管理到位的养老院有成百上千人排队已经不是新闻。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此前发布预测数据显示,到2020年北京市养老机构床位的缺口将达到5万-10万张。如何解决这一巨大缺口成为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北京市政协委员、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吴文彦表示,政府各个部门在郊区都有许多培训中心,其中一部分在闲置,中央“八项规定”之后,更多的楼堂馆所也将空置。她建议将这些场所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转变成养老院,作为一种公办民营的养老院,按照市场价运营,首先保基本,在有条件的地方再提高档次和价位。
可操作但政府不应再出钱
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崔小波认为,政协委员的建议非常可行。北京周边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培训中心,近年来一些培训中心接待率持续走低,如果有关部门能将这些基础设施十分完备的培训机构改扩建成养老院,可以缓解养老院“入住难”问题。
不过,由于这些培训机构是属于政府出资,因此如果政府为此再投入一笔钱进行回购显然不合理。崔小波建议,有关部门应专门成立一家养老服务事业单位,以托管的形式负责培训中心的资产转移、改建和管理。此外,还可以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将培训中心改建成民办非盈利性养老机构。
防止成为政府“专用”养老院
“按照提案"公办民营"的运营思路,由培训中心转变来的养老院肯定是有政府补贴的,而以"保基本"为主,说明其价格肯定不会太高,这样谁能住进去就成为一大关键问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博士后张盈华表示,现在养老市场的核心问题是市场价格与需求的不匹配。许多老人承担不起养老院的高昂费用,于是一些有政府补助的平价养老机构就成为大家哄抢的对象。“我了解许多拿着政府补贴的养老机构都是一群人在排队,大家都通过各种关系住进去,这是一种非常不合理的现象。”
张盈华认为,政府闲置培训中心转型养老院的方案可行,但要加强监管,否则就失去了改革的意义。她建议,社会上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应拥有优先入住权。
培训机构“转型”需系列配套政策
北京首家微型养老院—礼爱老年看护服务中心负责人张雪梅认为,政协委员的此项建议十分美好,不仅对北京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困境有所缓解,还可以解决培训中心闲置问题。但这个建议可能实操时还面临很多难题。
张雪梅说,首先涉及到的是培训中心产权问题;其次,培训机构如果改成养老院,目前培训中心的服务人员如何接受培训,能否顺利“变身”成为老年看护者是个问题;此外,这类养老院床位补贴等问题还需政府出台配套政策。北京商报记者 孙丽朝 李子君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