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本报讯(记者王润)转眼之间,于是之先生离世已经整整一年了。昨天,北京人艺副院长濮存昕与张万昆、邹健、孙茜等演员和工作人员一起赴于是之夫人李曼宜的家中探望,为年近九旬的老人送去节日的祝福。
昨天上午,大家走进李曼宜家,曼宜老人虽然知道要有访客,但还是没想到人艺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看望她。和老人最相熟的濮存昕送上礼物:一本韩美林委托他带来的马年挂历,一套濮存昕私人订制的茶具和一条特制的领带。濮存昕打开茶杯和领带展示给李曼宜看:“这是我为自己六十岁特意订制的茶杯,上面印着我自己写的字:"玩、学、做、悟、舍、了"。领带上则印着《李白》、《白鹿原》等剧中的经典台词。”濮存昕还告诉老人,自己今年年底将要和龚丽君一起复排当年于是之和朱琳联袂主演过的经典之作《洋麻将》,老人听了连连点头。
大家坐下聊天,目光自然便凝聚到客厅中最显著的电视机上方悬挂着的一张于是之侧面黑白照片上。濮存昕凝视着黑白照片说道:“是之老师就是这样,愁苦时、笑着时,表情很像,都皱着眉。”电视柜旁的大镜子上,还摆放着一张于是之夫妇与儿子一家三口在一起的全家福。“这张照片是在以前住的房子拍的,因为搬到现在这个家里时,他已经坐不起来了。”李曼宜感叹道:“是之没福气,原本说现在这个小区环境好,可以让他在院子里走走,但2006年搬来时他就已经糊涂了,2007年在这儿过了八十整寿,2008年便住进了医院,一进去就再没回来。”濮存昕和张万昆也回忆,是之老师去世当天,人艺正在上演《骆驼祥子》,当时张万昆在剧中扮演的正是于是之的经典舞台角色之一“老马”。二人都说:“那天演出的感受,和往常都不一样。”
虽然有些伤感,但老人仍很坚强乐观,她说自己“最大的优点是没心没肺,要不然早就活不了了”,“我这么多年慢慢才觉悟,人活着,心态最重要,锻炼什么的还是其次。”李曼宜说自己现在的生活很简单:“天气好的时候,我有时会下楼走走,练练拳,但买东西的事情都交给了我们家的"大管家"—我的儿媳妇。每天有个小时工上午来一会儿,我吃的不多,一顿饭就一小口米饭,饺子也最多只能吃五六个。”
这一年来,虽然不用再天天奔波于家和医院之间悉心照顾久卧病榻的于是之,但李曼宜依然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整理于是之留下的各种资料。“他有很多写了字的小纸片,还有不少对剧本的批注意见,我都得慢慢整理,弄清楚到底都是关于哪个戏的。”除此以外,老人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报纸和做数独游戏。她家里订了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六份报纸,茶几上则摆着《数独控》等好几本有关数独的书。
“这些书都是孩子们给我买的,知道我喜欢数独。我就是陪着是之住院时开始做这个的。那时候心很乱,写东西写不下去,看报纸看到有这个游戏,就试着做做,没想到越做越上瘾,一直坚持到现在,得有五六年了。做题的时候,注意力一集中,什么烦恼就都先放下了。而且做这个对锻炼脑子很有好处,我不能再痴呆了啊!”李曼宜说自己最开始还需要把想到的数字先写下来,而且总是错很多,但现在已经可以把数字全记在脑子里,也摸到很多的规律。大家听了都很感兴趣,濮存昕说朱旭老师也有此爱好,建议哪天两位老人可以比试比试。
大家准备离开老人家时,于是之的儿子、儿媳正好回家,屋里更加热闹,说笑声一片。老人对孩子们的孝顺都很满意,尤其是将近而立之年的孙子更是她的骄傲,客厅里的钢琴上也摆着孙子当年参加合唱团演出的照片。老人说,儿孙自幼都喜欢古典音乐,孙子还从小就参加了杨鸿年合唱团,就是后来到新西兰念书,也没放弃这个爱好,还跟随合唱团到英国演出过;现在回北京工作,平时也还是很喜欢唱歌。不过李曼宜也说,儿孙都没有专业从事文艺工作:“我和是之都想让他们多学些真本事。因为演戏这种事,如果只是为了赶紧出名,等老了一点用也没有,只有学到真本事,老了才能还有用。”老人这一番话,不仅让邹建孙茜等年轻演员点头称是,就连濮存昕也反复念叨了几遍。
走出老人家门,大家都很感叹:原本只是想去看望老人,送上新年的祝福,没想到年近九旬的李曼宜,却给了大家不少新的感悟和收获。
J069 摄影李春光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