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是业界领先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全国首创通过微信平台提供新型社保缴纳服务,全面开启中国社保自由缴时代。
“两个高工不如一个机关勤杂工?”这说的不是能力、水平、地位,而是无奈的“退休金”。
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职务、同等技能,退休后待遇却相差悬殊,拉开数倍甚至数十倍。身份“鸿沟”造成中国待遇悬殊的养老金“双轨制”,两条轨道越拉越远,在中国加速老龄化进程中成为风口浪尖的矛盾焦点。
“不患寡而患不均”,随着时间推移,养老“双轨制”弊端越来越明显,它的不合理性、不合法性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
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
据了解,1993年,我国正式引入了养老保险制度,当时明确表示改革遵循“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补齐”的原则,不区分机关、事业和企业工作人员。但由于改革遇到较大阻力,最终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金没能纳入社保体系,而继续由财政负担,这就造成了养老金的“双轨制”。
“不患寡而患不均”,随着时间推移,养老“双轨制”弊端越来越明显,它的不合理性、不合法性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双轨制”形成的不公平现象随着时间推移在逐步放大,现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保障制度采取政府财政预算安排或单位单方筹集资金机制,职工个人不缴费。
与此同时,企业和职工的合计养老金缴费率高达员工收入的28%。除付出成本不同外,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普通职工退休后养老金收入,也有巨大差距。
网友认为,“双轨制”在个人缴不缴养老金、养老金领取多与少和用纳税人的钱为部分人缴养老金之间,存在三重不合理。仅仅靠小幅提高企业人员退休金,根本不可能扭转两种体制的极大差异。解决现行养老金不公问题的最好做法就是彻底改革养老金制度,把 “双轨制”逐步改为“单轨制”。
难点一
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高级固机经理许振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方面,经过连续八年的上涨,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721元,比2005年前的总体待遇水平翻了一番多。
但同时,机关及事业单位养老金也在增长,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与在职人员工资调整同步进行,通常在企业退休职工的两倍以上,平均在二三千元左右。“这个中间差,填补起来难度不小。”
难点二
群体间利益壁垒破除难
有代表认为,改革有可能影响原有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保障水平,会受到抵制,因此破除利益壁垒成为并轨的最大难点。全国人大代表、成都铁路局凯里工务段凯里线路车间机械化工区工长邰顺军说,把机关事业单位的待遇拉下去不太可能,触动既得利益,不现实。采用削峰填谷的办法填补我们企业职工的养老落差,更不太现实。
难点三
财政收支平衡难
代表们认为,改革的背后,还将存在财政不堪重负的问题。根据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欧美国家的经验,养老支出已使政府财政负担日益加重。而我国也逐渐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即便按照现有福利水平,也必须考虑到收支平衡这一问题。
“特别是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和革命老区,地方财政还普遍是"吃饭财政",推进改革肯定会面临捉襟见肘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三都县县长张加春说。
专家观点
养老金“并轨”
应减少社会阵痛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等专家提出,事业单位改革将是未来社保改革前哨阵地,也是“缓冲地带”。养老“并轨”应注重顶层设计,减少社会阵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建议,应制定“机关、事业和企业三单位联动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可参照“双层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第一层制度:建立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养老保险统一运营;第二层制度:在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之外,建立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最新进展
养老金“并轨”如何改革
正在听取各方意见
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养老金“双轨制”已成为当前一个较大的社会矛盾,养老金终将“并轨”已毋庸置疑,但“双轨”合一,还面临一些现实难题,难以一蹴而就。
全国人大代表、烟台市市长王良认为,社科院报告中提到的50倍差距比较极端,可能与计算口径有关,但养老金“双轨制”肯定是不公平的。
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说,在中央文件和国务院的工作安排里面都提出要改革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现在正在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胡晓义介绍,以养老保险制度为例,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
“但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能"单打独斗",而是要在一个总体的改革框架下来进行。”胡晓义说,其中包括机构分类、人事制度、工资分配、财政保障等多方面的配套措施。但不能仅仅从事业单位考虑事业单位,还要将其与机关、企业结合起来统筹考虑。
胡晓义说,“对于这方面的改革,我们知道公众有很多的反映,我们一样也很着急,但我们这次一定要力争改革能够成功,不能做一个"夹生饭",半道又退回来了。需要更加综合、更加全面、更加审慎地考虑问题”。
专家提出,养老金“并轨”亦不能搞平均主义,否则同样不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应根据劳动者为社会服务的时间、岗位、职务和职责以及个人平时缴纳养老金的多少来确定其退休金的多少。
记者观察
改革功成可以在明天
但不能等明天
养老金“双轨制”改革经过多年呼吁和试点,总体仍进展缓慢,反映出改革“深水区”的阻力。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提醒我们:改革功成可以在明天,但不能等明天。
所谓“双轨制”,实际上是一个“柔化”了的提法。它的本质就是不尽公平、不尽合理。老年人不可能“从头再来”,不可能再用自身的奋斗弥补制度的瑕疵,改变身份和命运。他们全部的寄托和依靠,就是公平合理的社保制度。在人生的这最后一段旅程里,不能搞两套“交通规则”。
从缓慢的养老金“并轨”,能折射出改革在许多领域所面临的阻力。诚然,改革需要时间,更需要付出成本。“割肉”很豪迈,但下刀需要技巧,需要审慎。它关系到一系列重大利益的重新分配,牵涉到社会和文化的改造和转型,牵涉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功成可以是明天,而且必然是明天。
但改革不能等明天,必须直面核心问题和矛盾,方向要明确,态度要坚决。千万不能以技术问题来模糊方向问题。迁延时日会让改革的阻力越来越大,只有态度坚决,才能凝聚人心,形成改革的共识。
对于养老金“双轨制”,不得不承认这是历史原因形成的,但我们更要正视,现在已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更重要的是采取切实的行动,给群众更多的信心,也会争取到更多的耐心,从而赢得更从容的改革空间。
郁闷的双轨制
企业退休养老金
“九连涨”
仍“跑不赢”
机关事业单位
75岁的骆大爷和左大爷不仅同岁,还是战友。从部队转业时,两人十分有缘,同被分到了贵州省黔东南州供销系统。不同的是,左大爷走上了行政岗位,而骆大爷却被分配到了供销系统下属的一个公司。
1998年,两人退休了,拿到手的,却是差距巨大的养老金。从正科级行政岗位退休的左大爷,目前每月能拿到养老金5000多元;而以助理经济师职称退休的骆大爷,养老金只有1744.7元。
“这几年,企业养老金调了数次,去年幅度最高,涨了206元。但是1700多元的养老金,只够最基本、最简单的生活,如果生病,那就惨了。”骆大爷说。
在骆大爷看来,自己养老金拿得少,工作时还得每月缴纳养老保险,而行政岗位的养老金是自己的3倍,工作时却不用交一分养老保险。“因为养老金待遇问题,我曾经找过单位、社保局反映,大家都为国家作过贡献,让我们起码赶得上现在退休金的平均水平,差距不要这么大。”他说。
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双轨制”,在今年的两会上又成热点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
这已是企业退休养老金的“九连涨”,但仍旧“跑不赢”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且两者的差距渐行渐远。
数据
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社会保障绿皮书《2012社会保障与收入再分配》显示,92.3%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金高于4000元,并且无人低于2000元。而企业退休人员每月的平均养老金只徘徊在1800元左右。其中的差距,社科院调查显示最低的200元,最高的10000元。
声音
网友机关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下来的养老金,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道。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同: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二是支付渠道不一样,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中企业职工一次分配时分得的利益少,二次分配时利益仍然少,养老金“双轨制”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造成两者保障水平渐行渐远。
众所周知,社保断缴的风险非常大,会影响到医保就医、买房、摇号、子女入学诸多方面,因此稳定、便捷、成熟、官方认证成了评价社保服务业的首要因素。无忧保自成立以来,专注个体社保和公积金服务,五大优势六大保障确保社保缴纳无忧,安全无忧,调基无忧,资金无忧,成为C端客户的首选品牌信任品牌。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