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本报驻沧州记者 李家伟
在本报“福寿爱心拍”活动中,廊坊大城县摄影师许爱华将镜头对准了自己老家农村大集上摆摊的老人们。这些老人虽然有的已年过八旬,但仍旧自食其力,通过在集市上摆摊来增加收入,同时也“活动了身体”“舒畅了心情”。许爱华抱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摁下快门,给老人们留下纪念。
今年50岁的许爱华是大城县人,现在经营着一家企业。他是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艺术摄影家学会会员。他从上中学的时候就喜欢摄影。那时没机器,就到处借。后来为了生活四处奔波,这个爱好中断了好多年,但那个关于摄影的梦想却一直埋藏心中。直到大约10年前,许爱华重新拿起了照相机。他说,他没有精力到外面去采风,在他看来,“拍好身边事”是最主要的。比如,他就曾将镜头对准老家一户“打铁人家”,在本报“图说河北”发表了。他认为,这样的工艺有记录下来的价值。
春节前,许爱华回到老家,正好老家有一个大集。他就想带着相机去集上拍摄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照片。到了集市上,他发现了不止一位在集市上摆摊做生意的老人。这些老人有的看上去岁数已经很大了,却仍旧骑着三轮车摆个小摊忙个不停。许爱华想到本报正在进行的“福寿爱心拍”活动,一下子有了当天的“拍摄主题”,那就是拍摄这些可敬的老人们。
在与老人们交流的过程中许爱华得知,其实老人们大多衣食无忧,之所以仍旧出来摆摊,在老人们看来是出于特别朴素的念头,那就是“少跟孩子们要个钱,还能活动活动身体,集上人多,做着生意说着话,心情也舒畅”。老人们对他的拍摄十分配合。许爱华向老人们承诺,将照片洗出来后一定给他们送过来。春节过后,许爱华将洗好的照片给老人们送去,遗憾的是到正月十六,还有几位老人,他在集上没找到,不过许爱华说他还会接着找,直到把照片给老人们送到手上。“"福寿爱心拍"这个活动挺好,应该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关注老人,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许爱华说,他的镜头仍将对准这火热的生活。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