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中国有句老话叫养儿防老,可儿女如果不在身边,留守农村的父母该怎么办呢?为破解“留守老人”的养老难题,山东省济宁市创新养老模式,在乡村建设互助养老院,让“留守老人”养老不再难。
村里建起“互助养老合作社”
今年71岁的孙宜凤老人是济宁邹城市城前镇后瓦村农民,长年独居生活。老伴已经去世十多年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长年在外地打工,自己则在家里侍弄着一亩八分地,日子过得十分艰辛。
“原来俺一个人在家,连个说话拉呱的都没有,看看,站站,坐坐,总是困,一天能睡好几觉。有时感冒生病都很担心,身边没个人,总怕自己"悄悄地走了"。”回忆起独居时的日子,老人开始抹眼泪。
孙宜凤老人的境遇是许多农村“空巢老人”“留守父母”生活的真实写照。
济宁市总人口847万,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31万,其中农村老年人口8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1%。“随着农村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转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致使农村"空巢老人"成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之间的"夹心层"。”济宁市财政局社会保障科科长郭锦程说。
农村养老问题如何解决,“孔孟之乡”济宁自下而上开始破题。据济宁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邹谨介绍,前些年,济宁一些村结合旧村改造,自发性地建设“老年房”,让村里的老年人集中居住,缓解了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对这一新兴事物,济宁市及时跟进,深入调研,解剖“麻雀”,将其定位为“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模式。
本着“先行试点、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济宁在邹城市、任城区、兖州区等地选择了条件比较成熟的村先行试点,低门槛起步、多模式建设、可持续发展,使这种“村集体办得起、群众住得起、政府支持得起”的农村互助养老院,一开始就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互助养老合作社”。到2011年,济宁市互助养老院发展到了36家。从2012年开始,全市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互助养老院建设。按照“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原则,采取新建、改造等多种模式,逐步推广。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互助养老院303家。
抱团养老,就地享福
“在这里吃得好、住得好,大伙儿一块儿聊天、打牌,心情好!”1月28日中午,邹城市城前镇后瓦村的互助养老院内,“院民”们正在太阳下打牌。
82岁的王守贵老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四个孩子不是博士就是硕士,乡亲们说起来很光鲜,但他们都在外地成家立业,我跟老伴儿整天在家大眼儿瞪小眼儿,有个头疼脑热只能靠自己。”老人说,“搬到这里后,和70多个老兄弟、老姊妹儿相互照应,算是享福了!”说起现在的生活,老人脸上洋溢着难掩的幸福与满足。
2013年,邹城市在全省率先建设了100个农村互助养老院,让农村老人在家门口享福享乐。邹城将互助养老院建在有入住需求老人相对集中的村子,由村委会利用质量达标的闲置场所或村委办公区改建,并承担水电暖等运营成本。老人们免费入住后,吃饭、穿衣等生活费用由赡养人承担。
张庄镇大律村互助养老院的厨房里有电磁炉、抽油烟机、电冰柜,浴室里有太阳能热水器、浴霸、防滑垫,娱乐室里有沙发、电视和棋牌桌,厕所、储藏室配置也都一应俱全。为降低成本,目前互助养老院的运营、管理、卫生都采取“自我服务”的方式,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院长,大家民主选出能力、责任心较强的“院民”担任常务副院长和其他岗位负责人。
据邹城市财政局局长田慎华介绍,为支持互助养老院建设,邹城财政专门出台了扶持政策,对验收合格、运营3个月以上、入住15人以上的互助养老院奖补5万元,入住30人以上的奖补10万元,每位老人每年还发放500元的生活补贴。
小投入解决大难题
在土城社区的互助养老院,71岁的刘国英告诉记者:“我们每人每月10号领800元的生活补贴,15号领米、面、油、鸡蛋各五斤,连暖气都是免费供应的,我们不仅花不着自己的钱,每个月发的粮油都吃不了。”据介绍,养老院占地面积2.5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有房间103套,能同时容纳206位老人入住,目前有130位老人在此居住。
任城区财政局局长郭广淼告诉记者,为建立多元普惠型的社会养老体系,任城区鼓励有条件的村(居)依托村民自治和集体经济发展互助养老院,探索村(居)互助养老新模式。规定新建互助养老院每套老年房资助1万元,改扩建互助养老院每套老年房资助5000元;运营补贴按照实际入住老人数每年每位老年人补贴400元。
据济宁市财政局副调研员许一新介绍,为扶持农村互助养老院建设,2013年6月,济宁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对农村互助养老院的财政补助政策。在本级投入方面,“十二五”期间市财政综合统筹财政一般预算和福彩公益金设立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市财政按照每个3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市县两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互助养老院运行中的水、电、暖等公共费用,按照入住老人数给予适当补助。同时,积极鼓励企业、爱心人士参与、支持、帮扶互助养老院建设,广开资金筹措渠道。2013年市级财政共投入798万元,支持266个农村互助养老院建设。与此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2013年共争上级扶持资金1818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互助养老院建设过程中,济宁市整合各类资源,将压煤村庄搬迁、合村并点、新农村建设、土地增减挂钩、农村危房改造、“一事一议”等政策整合集中使用,主要按“新建小区配套型、富裕村居新建型、闲置场所改造型、公共服务综合型”四个类型分类指导、全力推进,有效解决了互助养老院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土地、场地、资金等问题。
汶上县坚持“村级主办、社会参与、政府支持”的原则,分批建设了13处互助养老院。“每建设一处村级互助养老院,除上级补助资金外,县政府奖补1.5万元。”汶上县财政局局长韦国强说。
济宁市财政局局长张茂如认为,因村制宜建设农村互助养老院,花钱少、受益广、影响大、口碑好。其意义不仅仅是办件惠民实事,较好地解决了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一定意义上改善和提升了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形象,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安定和谐。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