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汕头籍大学生连续数年做老城文化保育实践
组团“导赏”汕头老城获超百人响应
文/图 记者陈正新 通讯员刘新
寒假已经结束,一个汕头籍在外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团体“汕头山水社”发起了“汕头老城文化导赏”活动,得到了超过百人的热烈响应报名参与。志愿者分批带领市民走进汕头的历史街区,介绍存在于这座城市百年的建筑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他们所做的图片、视频、调研报告等正在“城市·记忆”岭南历史街区文化保育展上展出。青年人用他们的创意和才能在广东各地历史街区的文化保育中做着不同的尝试。
响应人数太多只好分批
2月15日一早,在距今已有119年的汕头外马路存心善堂旧址前,围了一群人。在这座始建于清末时期的庙堂建筑的照壁前,一位20出头的男青年通过麦克风和迷你音箱向身边的三十多人在介绍这座建筑的百年变革。
这是一次经过网络发起的名为“昨日繁华”的“老市区文化导赏团”活动—身上背着迷你音箱的男青年郑鸿斌是这次活动的讲解员。他的祖父和父亲,就在这片城区长大。
前来做“听众”的人群里,有两位白发老人。其中一位肖先生在汕头生活了几十年,在听到面前的这位“后生仔”清晰地介绍沿途每一处百年建筑后,肖先生不禁感慨“这些建筑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我竟然都不知道。”
这次活动是由几位汕头籍在读大学生志愿者发起的。2009年,他们因为对汕头老城区文化历史的共同兴趣和关注走到了一起,成立了一个名为“汕头山水社”的民间文物保护兴趣小组。“导赏团的活动反响十分热烈,报名的人突破100人,我们不得不分批进行。”其中一位志愿者黄显告诉记者。
与更多市民面对面分享
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说,这已经是第二次组织汕头老城区文化导赏团活动了。无论寒暑假,只要回到汕头,他们就把大量的时间给予了这片老城—在今年的寒假,他们对汕头著名的耀昌火柴厂旧址、汕头南洋华侨互助社旧址、永兴街捷兴洋行旧址、礐石海关顶洋楼等四座建筑进行调研,绘制老建筑平立面图、建立建筑信息表,梳理老建筑的历史沿革以及老建筑的现状。
“文化导赏团,其实也就是把我们梳理的资料和成果与更多的市民面对面的分享。”一位志愿者说。汕头山水社的志愿者表示发起这样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唤起大家关注昔日老建筑如何才能得到妥善保护,探索一条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文物保护新路。
“虽然我们只是一群不起眼的学生,但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我们对这个城市的热爱。”这群大学生说,通过导赏团,游人有机会加深对老市区历史、建筑及设计的认识。
各地实践将在广州亮相
2月18日,由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等主办的广东省民间艺术2014成果系列展—“城市·记忆”岭南历史街区文化保育展在广州开展。
有意思的是,这次展出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类似汕头山水社这样活跃的团队做出的文化保育实践成果,青年和学生成为关注“历史街区”的主体,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和才能在表达对一座城市的爱。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