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本报讯(记者 巩峥 通讯员 曹蕾)远亲不如近邻。西城的老人们正越来越深刻地体味到这句老话的内涵。从2日开始,西城在全区推开“邻里互助”志愿服务行动,到本月末将给辖区内每位空巢老人和残疾人中的困难群体,配备“邻居志愿者”,随时提供帮助。
“邻里互助”在西城其实早有渊源。该区社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31年前,大栅栏街道西柳幼儿园签订的第一份“综合包户”协议书,被公认为首都青年志愿行动的开端;25年前,天桥街道又在“综合包户”的基础上,成立了京城第一个以社区志愿者为核心的学雷锋“邻里互助”协会。从此,“邻里互助”的风气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越来越多公益组织、团队先后涌现出来。
西城目前已有各类志愿服务团队600余支,实名注册的志愿者人数达到17万余人。“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他们是一支不容小视的力量。”西城区社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从上月起,这些志愿者们就同政府部门及各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开始入户了解空巢老人和残疾人的基本情况,掌握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需求,比如:健康保健、法律援助、康复医疗等。目前,已统计出服务对象共1.2万人。
前期摸底调查一结束,西城区各个街道就开始统筹辖区内的志愿服务资源,还动员社区居民建立邻里互助帮扶体系。“每个社区内都居住着不少空巢老人,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是平常一些买菜、打扫卫生的小事,街里街坊的互相都能有个照应。”西城社工委相关负责人说。
区内各志愿者组织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由区志愿者联合会协调,在街道社区的帮助下,与空巢老人和残疾人结对,通过“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等形式,开展日有联系、周有探视、月有活动、年有慰问的“四有服务”。本月内,将实现服务结对率100%。
推广“邻里互助”,除去帮助有困难的人解决实际难题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目的。今后,西城还将根据居民实际需求,不断充实志愿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扩大服务领域,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公益活动,让服务对象感受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
图为综合包户服务为老人理发。
于志强摄
特写
“是街坊,更是您的伴儿”
本报通讯员 曹蕾
大栅栏石头社区培英胡同27号,助老服务队长刘亚军轻轻叩门。门一开,刘亚军赶紧先伸手搀扶住满头白发颤巍巍的金贵珍老人;老人则一个劲儿地把他往屋里让,热情的话语、亲切的笑容透着熟络。
石头社区助老服务队,正是西城众多“邻里互助”志愿团队其中之一。上周末,笔者来到石头社区,跟刘亚军一起当了回助老志愿者,体味这其中的贴心与耐心。
“我该给您量血压了。”刘亚军边帮金奶奶撸起袖口边给笔者解释说,金奶奶患有慢性气管炎,犯起病来可憋得慌了,每天早晚都是最耐受的时候。“130、90,正常。”
金贵珍已然80岁高龄,这也正是石头社区老人们的平均年龄。石头社区是平房区,年轻人大多搬走了,胡同里剩下的都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儿女不在身边,老人家里的日常小事,街里街坊的本就应该照应着点。我们是老街坊,更是老人身边的伴儿。”刘亚军说,队员们几乎天天都要到老人家里转悠一下。刘亚军说这是因为“心里有份挂念,看一眼才踏实。”
“今儿天好,暖和,咱洗个澡去。”刘亚军张罗着。洗澡的地方就在离金奶奶家5分钟路程的社区爱心互助浴池。这里专门为街道75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费洗澡服务,每次洗澡还能有一位家属或者志愿者陪同。
“可惜啊,一个月只能洗一次,少了点儿。”金奶奶有点小遗憾。“别着急,这浴池也是刚建的,有些配套服务还在完善中,我们想着这个事儿了,回头给您反映反映,以后一礼拜多洗几次。”刘亚军认真记录着老人的每一个需求。
这头伺候着去洗澡,那边老年餐桌的送餐电话已打上门。金奶奶的老伴儿陈守湘接起电话:“照周末的规矩,再多加个"老三样"。”陈老说,街坊们怕他们老两口吃腻了“老年餐桌”,时不常会帮他们代买些新鲜菜。菜送到家就手下厨,给老人做好端上桌再走。
约莫一个小时后,刘亚军把红光满面的金贵珍老人带回家。一桌喷香的午饭,已经上了桌。老两口执意留刘亚军一起吃,刘亚军编了个善意的谎言,并一个劲儿嘱咐:“吃完饭眯瞪一觉,盘子碗留着别刷,我下午还过来呢。”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