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日前,江门市蓬江区居家养老北街分站正式进入试运行,这也是蓬江区自去年初投入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以来的首家分站。记者了解到,作为江门市当前“大民政”工作格局的重头戏,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广受各市、区以及市民的关注。初试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北街分站目前运行如何?市民又有哪些期待和需求?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和了解。
居家养老首次走进社区
上周五,记者来到蓬江居家养老北街站。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北街站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社工机构运营管理,为北街辖区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日间照料、心理辅导、康复保健、送餐、社工辅导、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农疗康乐等10多项服务。北街站主要面向整个北街街道,对政府资助的对象免费开放,不符合政府资助的老人也可以办理会员,每年只需120元。据了解,北街站目前正处于试运行阶段,今年还将向蓬江区其他社区全面铺开,预计有7至8家分站陆续建设。
在北街服务中心采访时,记者遇到这样一幕:前来办理养老业务的叶婆婆突然晕倒,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忙将她扶到一旁并拨打了120,而此时康复保健室的医生也赶了过来,初步处理后,由北街医院的救护车将叶婆婆送往医院。
叶婆婆的情况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正得益于北街站实行的医养融合模式。该站设有一个康复保健室,通过和当地医院建立合作关系,直接实现了“医疗进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李玉冰告诉记者,每天都有专门的医生在服务中心当班,为老人们提供义诊服务,老人平时可以过来接受免费身体检查。她表示,目前的医院大多集中在市区发达的地方,周边地方十分缺乏,老人前往就医往往受到距离远、排队时间长等问题的限制,十分不便,而“医疗进社区”的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服务中心的医疗资源没有大医院充足完善,但日常贴近性的诊断服务对老人更加有效。”
老人希望提供更多室内空间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对于社区居家养老的运行,一些老人们表示效果很好,满足了他们日常生活需要,但也有一些老人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其中最多的便是希望增加室内活动空间。
服务中心负责人也表示,北街现有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5055人,居家养老北街站占地面积38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面积太小,难以承载这么大的人口数量。“每个时间段我们都安排不同的活动,提高各功能室的利用效率,但即便这样,地方还是显得有点小。”
老人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根据此前祥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调查,老人的兴趣需求显示,接近一半的老人只在家看电视;接近20%的老人喜欢打麻将、棋牌、跳舞、唱歌、弹奏等;30.7%的老人喜欢运动;看书读报者约15%。对于服务的需求,除了希望增加室内空间之外,更多的是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以及希望子女有更多的探访和关注。另外,调查也发现,62%老人对社区活动参与度不高。
对此,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现在的居家养老服务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服务覆盖面窄、服务内容单一化及简单化、未能全面关注老年人需求等。“今后不仅需要在这方面进行改善,还需要通过服务设置,调动他们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素质。”
资金紧张仍是最大难点
今年1月份印发的《江门市建立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至2015年底,全市形成“9064”的养老服务格局,即90%的老人实现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人由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4%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基本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适度普惠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业内人士分析,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由于能够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提供养老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既解决了家庭养老能力不足的困难,又解决了机构养老的亲情淡薄、环境障碍等问题,是目前较为受老人欢迎的新型模式,但从目前各地实施的效果看,后期运营资金紧张仍是影响这一模式全面推广的最大障碍。
北街站运营方告诉记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目前的资金运转主要由政府和福彩金提供,总额度为每年50万,但目前大部分资金还不到位,服务中心运转较为紧张。“目前全部员工只有10人,项目多而人手少,根本忙不过来,并且员工工资太低,留不住人才,我们自己都垫付了五六万元。”
李玉冰表示,政府除了要尽快落实运营资金之外,也希望能够发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居家养老当中。另外,目前的社会机构参差不齐,今后在资金监管和评估体制上都要有所创新,建议增加对运营资金的透明化、公开化管理。
徐乐乐 黄华国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