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张淑芬代表:建议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2018-07-12 08:00:02 无忧保

无忧保早报:无忧保积极推进个体社保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市场的布点与覆盖,竭尽全力提供最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让扫一扫三分钟在线缴社保成为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的有效方式。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讯(记者 郝红波 专栏)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启动之后,2011年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放心保)制度试点又相继铺开,到2012年底分设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淑芬。 中国经济网记者 裴小阁/摄

  在此基础上,2014年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既是深化改革的要求,更是城乡居民的现实期盼。

  张淑芬向中国经济网记者指出,众所周知,就目前的保障水平来看,城乡60岁以上老年居民还难以实现“老有所养”、“保基本”的制度设计要求,其原因简要分析概括如下:

  第一,基础养老金基数低,多年未做调整。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前,其制度设计一样,仅是在缴费档次上有别(农民100-500元/年,城镇居民100-1000元/年)。两项制度试点当初,国务院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最低保障标准都是每人每月55元,就新农保而言高于当时的全国农村低保金49元的标准;但是两项制度实施以来,国家对基础养老金最低保障标准一直未做统一调整,目前只有少数省份地方财政出资补贴做了调整。即便这样,加上个人缴费和地方补贴部分,大多数省份每人每月也只有六七十元,仍不如逐年渐增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高。

  第二,物价上涨使基础养老金缩水,购买力下降。近些年,我国通货膨胀的态势一直在走高,民以食为天的粮菜油肉蛋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大幅上涨,使本来就基数较低的基础养老金严重缩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门测算,基础养老金的购买力近几年已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在物价逐年刚性上涨的今天,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已无法满足城乡60岁以上老年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期盼,就是政府施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两项制度合并,其政策含金量的提高,当应快速显现,并惠及亿万城乡居民。

  基于以上分析和期待,张淑芬代表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实施倍增计划。我国财政收入2011年已突破10 万亿元大关,政府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的承受力逐年提高。按照30:25的比例,中央财政30元、地方25元的投入标准,从2014 年1月起,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目前每人每月的55元提高到110元,实现倍增。这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内在要求。

  第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调标机制。基础养老金保基本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建议国务院参照物价上涨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工资增长幅度、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低保标准等,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调整增长机制,使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提高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最大限度地把“保基本”的要求落到实处,使老年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老有所养”。

  代表小资料:

  张淑芬,女,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董事长。

  更多报道请见中国经济网“改革2014—2014全国两会专题”

无忧保的快速发展,是中国3亿无法正常缴纳社保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的“互联网+人社”的一次大胆尝试。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养老金养老基础养老基础养老金养老金标准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