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不仅是优质社保缴纳平台,还要做个体社保利益的捍卫者,根植用户,服务用户,关注国家政策,解读地方信息,实时跟进,解决个体社保缴纳和享受社会保障遇到的各个疑难问题。
25年来,读报、摘报、攒报成为王锋光老人每天不可或缺的内容。从1989年1月1日开始,老人将每一天的报纸保留下来,装订成册,一攒就是25年。今年,老人进入她人生中的第91个年头,已精心攒下了近万份沈阳日报。
攒报:报纸堆满一屋子
王锋光老人的家在沈河区中山路红十字会医院对面的一个老小区,三十多年的房龄,据王老的女儿、66岁的雷莉女士介绍,这是当年市里分给老干部的房子,可现在房子太破,能搬走的人家都已经搬走了。王老的家,就在5楼。遗憾的是,我们这次到访,并没有见到老人本人,老人目前居住在大东区的一家养老院。年纪过大,加上已经双目失明,老人无法独立生活,无奈去了养老院。不过从女儿提供的老人生活照上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很有精气神儿的老人。
留在家里的,是堆满一屋子的报纸,和老人生活过的痕迹。水泥地面,屋里用纸糊的墙。一个老式五斗橱、一张桌子和一个铺着军被只有沙发宽窄的小床,就是这个老干部的全部家当。老人利用家里原来餐厅的位置堆放报纸,25年过去,这里已经被一摞摞装订整洁的报纸填满,有的已经开始泛黄。“你看看,这全都是母亲自己装订的,一年是一摞,一天都不缺。”
女儿雷女士介绍,家里摆放的报纸并不是全部,几年前母亲住进养老院后,剩下的报纸她就在养老院积攒了,养老院她的房间里,专门有一个柜子,是用来收藏报纸的。
听报:眼睛看不见就用耳朵听
雷莉介绍,母亲解放前参加革命,年轻时就喜欢读报,尤其喜欢阅读党报,1989年离休之后,她决定收藏每天的沈阳日报。老人每天除了读报之外,还要做报纸摘录。雷莉给记者拿出了母亲当时用于记录的本,是那种旧时靠绳穿纸的硬皮本子,上面写满了每天沈阳日报刊登新闻的标题,从国内大事到沈阳本地的新闻,老人都一一记录。“母亲喜欢使用毛笔,这些报摘都是她天天磨墨用毛笔写上的。”不仅是新闻标题,就连25年来每天沈阳的气温,或者发生的大事小情,她都会用笔记录下来,或装订成册,或简单标注在一本本台历上。
几年前,母亲进了养老院,开始了在养老院读报的生活,看过的报纸,照例也会收藏起来。两年前,母亲的视力越来越差,直到完全失明,也改不了读报的习惯,每天都会要求女儿在床前给她朗读当天的新闻,而她就用心听。偶尔家庭聚餐前,老人也会要求家人为她读上一段。
报纸越来越多,如今老人不知该如何处理了。想捐出去,又不知道该捐给谁;卖掉,又舍不得,“这些老报纸估计哪里都不好找了,如果就这样卖废品,珍贵的史料可能就流失了。”雷莉女士希望,能有相关机构收下母亲积攒多年的报纸,也算了却母亲多年的心愿。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任子剑 摄影记者 沈生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