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通过微信平台提供新型社保缴纳服务,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公众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的缴纳、查询、咨询等服务。
江南时报记者 王梦然
昨天是重阳节,社会聚焦老人,更是关注养老问题。近日,鼓楼区四级人大代表在围绕“建言"十三五",助力提效能”进行调研成果汇报时,不少代表都谈到了养老话题。有委员指出,以南京鼓楼区为例,区域内老龄化程度很高。为了解决养老问题,鼓楼区做了多种有益的尝试,比如,推出了医养结合模式,让老人有所养,更有所医。有代表提出,可以借此契机,将鼓楼区打造成老年友好城市的一个代表,提高老人幸福指数。江南时报记者 王梦然 通讯员 朱莉莉
现状
60岁老人占鼓楼区人口两成
鼓楼区老人有多少?鼓楼区人大代表、幕府山卫生服务中心康复部副主任吴玲霞所做的调研报告称,鼓楼区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02382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1.08%;10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69人,另有报告显示,南京百岁老人中超四分之一在鼓楼;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14.76%。
在鼓楼区,高龄化趋势明显,老年人占比高已成为该区人口的一大特点。吴玲霞表示,鼓楼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于全国、全省及南京市,属于典型的老龄化人口地区。
放眼南京,甚至全国,鼓楼老龄化的现状只是一个缩影。据统计,到2014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根据目前的发展速度,2052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亿,占总人口的34%。
资源
有着丰富的养老机构和医疗设施
老人这么多,如何照料他们,如何让他们得到日常护理,成了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鼓楼区则有着丰富的医疗和养老机构资源。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47个,其中三级医院12个,社区服务中心17个,区属卫生单位3个;目前全区共有养老福利机构41家,床位6423张,其中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6家,床位1768张。
201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于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医养结合,已经呼之欲出。
模式
鼓楼区现有3种“医养结合”模式
吴玲霞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和实践医养结合的模式。“目前鼓楼区医养结合的工作模式主要有3种。”吴玲霞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导模式、鼓励养老机构自办医疗机构模式、上门服务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导模式:这是全区医养结合的重点。全区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与就近的养老福利机构签订了医护服务协议,工作模式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每周2次上门为养老机构老人巡诊、为养老福利机构进行医疗护理、健康教育已经体检等医护服务。在服务居家养老方面,每年为全区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全区设立家庭免费服务病床,为行动不便的孤寡独居老人开展免费家庭病床服务,为全区百岁老人每月上门巡诊。
鼓励养老机构自办医疗机构模式:鼓楼已有6家养老福利机构通过自身设立护理院为老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建成“养老福利机构+医疗机构”的医护型老年福利机构。同时,鼓励规模较小的养老福利机构申办护理站、医务室,目前有3家养老机构正在申办医务室。
上门服务模式:鼓楼对于失能、半失能、失独老人、孤寡老人、高龄老人开展了上门服务,医疗费用由医保和个人支付,上门服务医务人员补贴由政府补贴。
难题
两部门分而治之为最大阻隔
在代表的眼里,医养结合还面临着发展上的不足。区人大代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洪梅说,医养结合是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但在实践中,需要认识和扫清一些不足和障碍。
洪梅指出,社会现有的养老机构一般只能提供日常生活照护服务,仅有少数能提供医疗服务,且无论是养老机构的服务数量还是服务质量都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需要。同时,无论是医疗机构改制还是养老院服务项目拓展,都普遍面临由于不能获得医疗机构身份、不能纳入医保定点单位的问题,影响了养老院转型为医养机构,而缺乏老年医疗护理专用人才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虽然目前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与养老机构签协议,进行医护服务,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两方管理部门不同,之间没有牵头部门规定双方责任和义务,所以也无法做到医护服务规范化。洪梅谈到,我国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管理,居家养老服务由老龄委主办,医疗事业由卫生部门主管,分而治之的格局造成医疗和养老资源相互阻隔,所以很难保障“医养”真正融合。
建议
亟须制定统一标准
医养结合如何真正落到实处?对此洪梅建议,卫生、社保、民政和老龄等政府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横向联系、打破条块分割,明晰“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服务性质、服务主体、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制定和完善统一具体的机构建设标准、设施标准、从业人员上岗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建立健全机构星级评定制度和评估制度,进而设定“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此外,洪梅认为,推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成为养老主要模式。“目前鼓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已比较完善,且都毗邻居民区,我们认为可以运用现有资源,开展医养融合的新尝试。”洪梅建议,在规模较大、有病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康复病区,如幕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南医大二附院的医疗资源成立康复病区,让患有慢性病的老人离开医院也可以得到康复锻炼,既避免了对三级医院有限床位的长期占用,又解决了居家休养缺乏指导而影响康复的难题。对于规模比较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联合附近的养老机构成立康复病区,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司其职,又互相联合,形成点对点、面对面的辐射。
他山之石>>>
鼓楼特色的
老年友好城市
市人大代表张正康提出,“鼓楼区可尝试推进老年友好城市建设。” 张正康介绍,老年友好城市是2005年世卫组织提出的概念,现在23个国家的38个城市在开展老年友好城市建设,齐齐哈尔是首个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老年友好城市”的中国城市。
据悉,上海在今年发布了《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导则》,今后上海将按照这一地方标准,建设在硬件、软件上都能体现“老年友好”的城市,其中也引进了许多国际社会的建设经验,比如“为方便高龄和行动有困难的老年人通行,楼梯、走廊两侧和休息厅的墙上应设安全扶手”,“公共厕所宜配有方便老年人的坐式便器,并安装扶手,宜配呼救电铃或同类功能的设备,以备意外发生时求救”,“人行横道信号灯宜设置倒计时显示器,符合条件的路口安装听觉信号装置,方便老年人有效把握过街时间,提高过街安全性”,“宜建立老年人才数据库和老年人技术特长档案,组织有专业特长的老年人参与社会服务”,“根据老年人的需求设置志愿者活动和项目工作内容,尊重老年人的经验,对老年人的贡献应给予表彰和褒奖”等。
张正康表示,“"十三五"期间,鼓楼可借鉴上海,适时出台符合南京实际、体现鼓楼区特色的《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导则》,从户外环境和设施、公共交通和出行、住房建设和安全等八个方面入手,让城市在物质环境、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服务环境等层面全方位体现对老年人的友好。”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