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以房养老,观念操作都是坎

2018-07-21 08:00:01 无忧保

无忧保不仅是优质社保缴纳平台,还要做个体社保利益的捍卫者,根植用户,服务用户,关注国家政策,解读地方信息,实时跟进,解决个体社保缴纳和享受社会保障遇到的各个疑难问题。

  “你留下房子,我为你养老”。日前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拟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开展“以房养老”保险(放心保)试点。“以房养老”的话题伴随着“以房养老到底靠不靠谱?”的质疑声重回舆论焦点。30日记者采访发现,青岛以房养老模式其实早已开启 ,但推广进程缓慢。岛城某银行给记者透露,该银行早在2011年就有推出“以房养老”理财产品的打算,但由于房屋评估、生命长度等缺乏配套的参考标准,相关产品至今仍未正式推出。保险方面,记者咨询发现,由于不属于试点城市,目前青岛本地保险市场暂无“以房养老”类产品。

  消息 “以房养老”保险试点将开闸

  “以房养老”俗称“倒按揭”,是一种将住房抵押与终身年金相结合的创新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日前,保监会发布消息称拟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开展“以房养老”保险试点 ,这也意味着以房养老在保险领域试点即将开闸。

  从各媒体披露的《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可以看到,以房养老保险产品的投保人群限定为60岁以上、拥有房屋完全独立产权的老年人,试点期间单个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合同的初次抵押贷款金额不得超过500万元。

  以房养老保险主要分为参与型和非参与型两种类型。参与型产品,保险公司可参与分享房屋增值收益,通过定期评估,对投保人所抵押房屋价值增长部分,依照合同约定在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之间进行分配。非参与型产品,保险公司不参与分享房屋增值收益。

  某保险公司青岛地区负责人介绍说,相对于此前银行推出的“以房养老”产品,保险公司的养老保险更专业 、操作性更强。合众人寿精算部副总经理关娇阳在接受采访时说,银行经营的往往都是固定期限产品,而保险业的产品基本都是不固定期限,这与以房养老模式“与生命等长”的业务要求更加吻合。

  据了解,目前部分寿险公司对“以房养老”保险试点态度积极,此前在保监会征集试点方案过程中,平安、新华、泰康、合众等保险公司都递交了方案。

  现状 岛城银行有计划但未实施

  3月30日,记者咨询了岛城多家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均表示目前青岛范围内并未推出“以房养老”的相关产品或业务。平安保险客服说:“目前,平安已递交了"以房养老"的相关方案,但是方案仅针对四个试点城市,如果试点效果良好,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而作为“以房养老”模式资金的主要来源方,岛城各大银行暂时也未涉及该类业务。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山东省分行、工商银行(601398,股吧)青岛市分行方面均表示,“以房养老”属于新生事物,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并未推出相关的产品。不少股份制银行更是表示,“对"以房养老"从没听说过。”不过也有少数几家银行已经有这方面的打算,中信银行青岛分行理财经理尹世朋说:“中信早在2011年就计划推出一款叫做"信福年华卡"的产品,但由于在试点阶段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并未实施。”

  据他介绍,该产品实际上就是“以房养老”模式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叫“倒按揭”,“这种贷款专门针对有产权房的老年人。老年人可以将房子抵押给银行,按月从银行领取现金养老。在老人去世后,银行有权将房屋出售、出租或拍卖,用以收回贷款。由于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分期付款购买贷款人的房屋产权,类似于将现有的住房抵押贷款反过来做,因此也被称为"倒按揭"。”尹世朋说。

  除了中信银行青岛分行外,浦发银行(600000,股吧)青岛分行也有类似的业务打算。但对于相关细节,浦发银行青岛分行工作人员表示不愿过多透露。他说:"以房养老"模式需要政府部门、银行、保险 、养老机构 、评估机构,房屋中介共同参与合力运作,目前仅靠银行一己之力很难推进。”

  究因 受现实操作和固有观念的影响

  传统的养老观念根深蒂固,也让公众很难从心理上接受“以房养老”的新型养老形式。大部分中国老人更愿意把财产留给子孙,而不愿意交给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很多老年人也认为,如果需要用房子养活自己,不仅自己内心会有挫败感,在外也会觉得自己和孩子都无颜面。

  记者30日在南京路家乐福门口随即采访了20名老人,其中15人直接表示不会考虑“以房养老”,3人表示没有听说过这种养老模式,2人表示自己可能会考虑。

  拒绝“以房养老”最多的理由就是留给子女。“一辈子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大半投在了房产上,"以房养老"虽然能够提供养老贷款,但是房产最终将被金融机构收回而不能留给子女,同时还要在养老院颐养天年,不能享受儿孙满堂、子女绕膝的快乐,这我接受不了。”一位受调查的女士说。在采访中甚至有人提出,“与其为了养老贷款而让银行拿走自己的房子,倒不如干脆趁早卖掉房子,花自己的钱。”

  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刘文俭也认为,中国传统养老观念与“以房养老”模式有些格格不入。他说:“在国内,绝大多数的老年人还是会将房产交由子女继承,只有极少数没有儿女、退休金不高,而又想晚年过上更好生活的老年人才会选择走"以房养老"这条路。而且,"以房养老"在真正操作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比如房产的估值如何界定等。此外,一个人生命的长短是无法确定的,所以"以房养老"用一种确定的方式来衡量不确定的问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办理"以房养老"10 年或者20年后,老人依然身体康健,那怎么办?”因此,刘文俭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还是要从提高社保,完善养老制度方面入手。

  尹世朋则认为,从银行的角度看,“以房养老”之所以推进起来有难度,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是"逆按揭"存在种种风险。首先,在我国产权目前只有70年。除产权有年限外,"逆按揭"业务的唯一抵押物就是房产,但房产还存在贬值、拆迁、灭失的风险。对于银行来说,出现上述风险就容易导致资不抵债、坏账的发生。另一方面,贷款期限较长则意味着信贷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风险较大。贷款期间,一般银行机构不会规定老人偿还本息,而考虑到一般情况下,个人消费贷款利率低于资本市场的平均利率,因此如用将来的利率计算现在的资金占用成本,显然存在较大风险。”尹世朋说。

  案例

  丁克一族卖了房住老年公寓

  虽然这次的保险试点城市中并没有青岛市,但30日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青岛的“以房养老”模式其实早已开启,主要模式是老年人用房屋出租、抵押或出卖的费用,来支付自己在老年公寓所需费用。

  今年78岁的张女士就是“以房养老”中的一员。张女士介绍,自己和老伴是丁克一族,一辈子没要孩子。张女士是5年前搬来老年公寓的。她介绍,来老年公寓之前她住在原四方区,房子70平方米左右。“我和老伴都是退休职工,俩人每个月有5000多元的退休金。刚退休那会儿,我和老伴想着还年轻,就自己在家里住。后来老伴得了重病,身体行动不便,我也年纪大了,发现自己在家照顾着也有点吃力,我俩就合计着要不就把房子卖了,去老年公寓住得了。”

  在搬进养老院前,张女士先是把自己的房子租了出去,每月租金约1500元,老年公寓每月收费1650元,她说,“住公寓的钱和我的房子租金差不多抵消了,我和老伴每个月的退休金,拿来改善一下我们的生活或者买药、住院啥的差不多都够了。”

  张女士说,看着这几天房价不大稳定,她和老伴合计着今年就把房子出手卖了。她说:“我俩也没个孩子,不用想着给孩子留点东西,把房子卖了,趁着还能动弹,打算和老伴再出去走走看看。”

  已立遗嘱走后房子留给儿子

  臧先生住在市北区海逸景园小区,今年71岁,说起“以房养老”,臧先生第一反应就是摇头,“我们早就立好遗嘱了,走后房子一定留给儿子。”臧先生笑呵呵地说。

  在小区里,臧先生说偶尔也会和几个老哥们讨论一下“以房养老”好不好的问题,但臧先生说,多数人还是不愿意把自己奋斗了半辈子,贷款买下的房子就这样给卖了。

  据臧先生介绍,他所在的那栋楼上有将近250家住户,由于是回迁房,老年人住户比较多。他说:“这么多户里,我知道的也就五六位老人选择"以房养老"吧,这几个老人要么是孤寡老人,在家没有人照顾,要么是儿女工作太忙或者出国了不在身边。”

  臧先生小区里住老年公寓的老人房子都是租出去的,没有卖房子的。“老年人比较容易想家,就算住在老年公寓里,也想能在想家的时候回自己的房子看一眼。”臧先生说。

  不过臧先生也表示,自己只是不能接受将房子作为抵押或者卖出的方式养老,可并不反对等年纪大了之后进入老年公寓或者养老院生活的方式。

  本版文/记者 乔秀峰 林伟萍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养老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