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不仅是优质社保缴纳平台,还要做个体社保利益的捍卫者,根植用户,服务用户,关注国家政策,解读地方信息,实时跟进,解决个体社保缴纳和享受社会保障遇到的各个疑难问题。
本报讯(记者 封满楼)记者从民政部门了解到,根据青岛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4~016年),我市将建立完善基本社会服务制度,为城乡居民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提供物质帮助。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有尊严地生活和平等参与社会发展。届时,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2张。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健全,日间照料服务覆盖全部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的农村社区,支持有需求的失能困难老年人实行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
提高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标准
我市规定,今年将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封顶线,取消起付线,强化便民服务措施,简化救助程序和结算办法,提高救助效率,适当开展门诊医疗救助;逐步提高临时困难救助力度,完善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临时救助政策;加大困难家庭在读子女的救助力度,制定城乡困难家庭新入学大学生救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运行机制,建立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积极鼓励各区(市)、镇(街道)进一步加大敬老院软、硬件建设力度。
还将加强老年福利服务制度建设,完善城镇“三无”、农村五保老人供养制度,实行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相结合,适度提高供养标准。建立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和高龄津贴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将高龄津贴范围扩大到80周岁以上的困难老年人。加强以老年养护院、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重点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能力。
住院救助比例提到70%以上
我市还制定了2014年至2016年基本社会服务基本标准:在医疗救助方面,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五保户以及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将政策范围内住院自负费用救助比例提高到70%以上,区(市)政府负责,市财政给予补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免费享有临时基本食物、住处、急病救治、返乡及安置服务;流浪未成年人免费享有生活照料、教育和职业培训、医疗救治、行为矫治、心理辅导、权益保护、返乡及安置等服务;新增孤儿养育床位300张;城镇分散供养“三无”老年人、残疾人按照不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50%实行分类施保;其他城镇“三无”老年人、残疾人由福利机构集中供养,供养标准按不低于当地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确定并适时调整;具有青岛户籍的居民遗体运送、火化等基本殡葬服务由财政承担。
在基本养老服务方面,“三无”、“低保”老年人中生活难以自理的失能、半失能的城乡居民享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各区(市)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和家庭收入情况评估,确定服务时间;入住养老机构的城乡“三无”“低保”老年人按照不低于普惠性养老机构平均收费标准的80%给予补助。另外,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孤老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抚恤优待对象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退役军人自主就业的,在领取退役金后,免费享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扶持就业优惠政策;其他分别采取安排工作、退休、供养等方式予以安置。
困难老年人家庭有望无障碍改造
我市还将实施一批基本社会服务保障工程,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具体包括: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认定核对体系建设工程。通过资源整合,逐步建立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认定核对信息系统,加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认定核对机构及能力建设;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程。重点建设市、区(市)两级救灾应急指挥系统、救灾物资储备库及综合应急避难场所等,强化灾害信息员队伍和减灾救灾志愿者队伍建设;孤残儿童保障服务工程。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完成市儿童福利院改造建设,配备必要的专业救治和康复设施,培养一批具有资质的孤残儿童护理员。拓展流浪未成年人保护设施功能,每个市建有一所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发挥救助保护作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快专业化的老年养护机构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2张。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健全,日间照料服务覆盖全部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的农村社区。支持有需求的失能困难老年人实行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培养培训具有资质的专业养老服务人员。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