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是全国首创的个体社保微信自助缴纳平台,未来十年无忧保坚定服务个体社保缴纳的战略思想绝不动摇,并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打造个体社保领域的第一服务者和行业领导者。
近年来,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一大批来深建设者即将迈入老龄阶段,以及随迁老人、“候鸟老人”的快速增加,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和人口大区,宝安老年人口也将进入批量式和集中式增长阶段。
数据显示,目前宝安区60岁以上的常住老人有6.8万人,2020年预计将翻一番,达13.8万人。养老问题,成为群众最为关注最期盼解决的问题之一。
今年以来,宝安区民政局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构建多元养老服务格局,满足老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绘就了一幅最美“夕阳红”画卷。
撰文:柳艳 徐丽莉 李响成
坚持问题导向构建多元养老服务格局
宝安区作为人口大区,老年人口快速增长,养老需求和供应之间呈现不平衡态势。
为了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求,2014年,宝安区民政局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原则,制定了《宝安区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工作方案》,提出到2015年,初步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格局,实现每千名户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40张以上,每千名常住老人30张,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目前,宝安区民政局正加快推进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区级公办养老院建设有关前期工作,结合宝安中心区养老用地招挂拍出让的后续建设情况,积极协调市、区规划国土部门尽快落实区级公办养老院用地。
同时,稳妥推进街道公办敬老院升级转型,下拨140万元,资助全区5家街道敬老院修缮改造和增置设备。推动石岩康达养老公寓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建设。
此外,宝安区民政局把发展社区养老作为今年工作重中之重,在全区推广沙井街道“离家不离亲、离家不离社区”的新型社区养老模式,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坚持质量导向完善老年人社会福利保障
今年10月20日,王定君等100多名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的老人过得十分开心。他们收到了市、区党委政府送来的慰问金,并得到爱心企业家赠送的装有老年人日常用品的“福袋”。“万条福袋献爱心”慰问老人活动成为宝安区正在开展的“敬老月”重要活动之一。
除了积极构建多元养老服务格局外,宝安区也不断完善老年人社会福利,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今年74岁的福永街道稔田社区居民张奶奶,不慎右手骨折,经社区民政员申请,3天之后中国人寿(601628,股吧)财险公司将一笔意外伤害保险理赔款汇入指定账户。这是宝安区为70岁以上户籍老人免费购买意外保险带来的福音。
据了解,宝安每年投入1800多万元,在全市率先将高龄老人津贴发放、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的范围扩大至70岁以上户籍老人,还为60周岁以上的户籍低保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分别发放困难补贴、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未来,还将建立户籍老年人例行体检制度;设立社区老年人法律援助联络点,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此外,区民政局还注重加强老年人协会、老年文化建设和尊老、敬老、爱老宣传活动。全区已建成星光老年之家156个,培育各类老年社会组织149个,入会老人1.2万多人,开展“幸福老人”项目164个。
打造没有围墙的
“养老院”
典型
走进沙井街道步涌社区,远远就能看见一块刻着“寿星苑”字样的碑石,碑石后方树木掩映着一栋两层小楼。这里就是步涌社区养老公寓,也是沙井出了名的“幸福楼”。
20多名老人中,大部分老人的子女住在步涌社区或离社区不远的地方,每到晚上或节假日,这些老人的家人会来到养老公寓。把养老院搬到社区,让本地老人既有地方养老,又不会离家太远,这种“离家不离亲,离家不离社区”的新型社区养老模式正在向宝安全区推广。
近年来,宝安把创新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福祉的重点改革项目,提出2014年在每个街道建设1间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2家社区长者家园(“一中心两家园”),打造20分钟养老服务圈。
目前,通过调配政府公配物业、街道办提供物业等方式,已落实6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12家社区长者家园的场地。区财政对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每家建设经费按面积给予30万—100万元和每年运营补贴30万—50万元的资助,对社区长者家园,每新增一张床位资助1.5万元(分5年资助),按实际入住床位每张每月运营补贴150元。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