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不仅是优质社保缴纳平台,还要做个体社保利益的捍卫者,根植用户,服务用户,关注国家政策,解读地方信息,实时跟进,解决个体社保缴纳和享受社会保障遇到的各个疑难问题。
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以每年1000万的规模递增,预计20年后老龄人口将突破4亿人。老龄化推动了养老产业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保险(放心保)机构谋划建养老社区,开辟保单与实物结合的模式,现有模式主要针对高端人群进行规划。
业内人士指出,养老产业与保险业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例如在发展养老社区的同时还可以对接相应的保险产品,同时可带动下游的老年医学、护理服务、老年科技产品等相关产业,如果发展得好将大大拓展寿险的产业链。
险企筹建养老社区
继泰康最先宣布在国内涉水养老社区之后,合众、新华、国寿等保险公司也纷纷涉足这一领域,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多地筹建养老社区。
据了解,4月3日,长三角地区首个由保险公司投资建设的连锁养老社区—泰康之家·申园的养老生活体验馆正式揭牌,这也是泰康养老社区全国布局的一个旗舰项目,总投资达42亿元。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家庭养老或靠房养老等传统方式正受到挑战,越来越多的险企向养老地产迈进。去年5月和6月,泰康之家·寻梦之和燕园两个养老生活体验馆在上海淞江和北京昌平揭幕,今年2月泰康新养老社区再次落户三亚;今年3月31日,平安旗下不动产公司发布其首个养老品牌“合悦”。此外,新华保险也在北京、西安等地建设养老地产项目。
事实上,已有保险公司在养老社区方面的布局抢跑。
去年10月,合众人寿在武汉建造的国内首个持续健康退休社区(CCRC社区)宣布进入试住阶段,这也是国内最早宣布入住的由保险机构投资的养老社区。
>>>
“保单+实物”打造产业链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社区养老未来可能成为主流的养老模式,而保险资金的长期性又与这类养老产业投资相匹配,因此很多保险公司都不希望这方面输在起跑线上。”业内人士表示。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养老社区主要分为配建于普通居住区中的养老社区或养老住宅、专门建设而成的综合性养老社区以及结合旅游和养生为一体的度假型养老社区。
养老社区的建立很大程度上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各地政府也鼓励社会资金进军养老产业,保险资金成了香饽饽。险企建立的养老社区在经营模式上也基本属于上述三类,例如中国平安养老社区主要涵盖了“租赁型养老公寓”、“销售型亲情社区”、“销售型度假休闲产品”。
不过,保险公司在开发养老社区时更倾向选用“保单+实物”的模式。例如泰康人寿早在2012年推出了国内首个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相结合的综合养老计划—幸福有约终身养老计划,即投保人购买该保险产品,未来可凭保单入住养老社区;合众人寿也推出乐享和颐享优年生活年金保险两款产品,投保人到保险合同约定年龄后,就可以选择入住合众优年生活养老社区。
养老社区:甜蜜的负担?
尽管养老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了一应俱全的生活设施及“软件”服务,但其较高的定位和门槛仍让普通百姓望而却步。
确实,目前各保险机构推出的养老社区主要是针对中高端人群,例如,泰康人寿推出的幸福有约终身养老计划起步价在200万元,可以一次性或者分期缴纳,而这一入门远远超出了中等家庭的能力。
此外,合众人寿的养老社区也定位为中高端。据合众人寿精算部负责人介绍,“合众人寿乐享、颐享养老社区产品与一般养老保障产品类似,不过原来的产品基本上丰富了给付的形式,客户可以选择到期后现金给付,也可以选择将其作为入住养老社区的租金”。
据了解,以合众人寿在售产品为例,若最终选择持续照料社区,缴费分为趸缴和期缴。购买产品的客户在70岁后入住社区,可选择在养老社区入住十年,或终身入住。以期缴十年期产品为例,选择入住养老社区十年的客户每年缴费3万元左右,选择入住终身的客户每年缴费5万元左右。
一位收入中等的投保人对此表示,尽管分十年缴费,在收入稳定时缴纳保费压力并不是很大,但将来入住后仍然面临一些养老服务费、医疗费以及其他一些生活费用等,如果全部包含在内选择养老社区恐怕仍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京商)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