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谁来照顾失能老人

2018-07-28 08:00:03 无忧保

无忧保早报:无忧保通过微信平台提供新型社保缴纳服务,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公众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的缴纳、查询、咨询等服务。

  在昌平泰康之家燕园养老社区,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头,在几位照护人员的簇拥下,“正儿八经”地视察工地,时不时指点一番……事实上,这位“视察”工地的老人,是燕园养老社区记忆障碍照护区患者70岁的张老先生,他曾是某集团高管,患有老年痴呆、脑血管疾病等病症,时而昼出夜伏,时而情绪暴躁,幻觉自己仍在领导岗位到处视察工地,需保姆寸步不离地看护,更需亲属24小时监管,家人为此已疲惫不堪。泰康之家燕园养老社区借鉴国际著名的记忆障碍照护模式,创新“好朋友照护模式”,这个方案建立在对个人经历的理解基础之上,配合患者演绎、重温过去的记忆点,像拼图那样循序渐进地帮助患者找回自我认知,着重为老年痴呆患者搭建记忆小镇与环形回廊,包括环境的设计、色彩与视觉。

  燕园一位护理专家说,如果对张老先生直接矫正或斥责,会进一步加强患者的自我认知,对病情发展不利,情绪抵触与行为异常是老年痴呆患者因记忆错误客观存在的行为,而“好朋友照护模式”则顺从老人的记忆和世界,可以给老人创造出一种舒缓和愉悦的氛围。

  “毒保姆”折射社会难题“毒保姆”为提前领取薪资而杀害多名年迈老人,着实让全社会震惊。一石激起千层浪,恰逢年底家政消费紧俏时期,人们不禁透过这个问题,开始重新审视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

  “作为世界上失能老人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面临的照顾服务压力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失能老人的照料护理已成为非常急迫的问题,现在失能老人护理大部分还是靠家庭解决,而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靠独生子女解决失能老人护理越来越难。

  截至目前,全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已经超过4000万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百万的速度递增。失能以及高龄群体的照护与医疗问题,将直接影响一亿多户家庭,对我国养老服务市场的供需配套提出了严苛的挑战。“毒保姆”极端案例之外,就当前养老服务的消费关系来看,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家庭认为,专业护理技能的缺失、服务质量不达标,以及人员素质的良莠不齐是养老服务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可以说,人口红利的消失,独生子女“4+2+1”家庭结构,在客观上进一步弱化了家庭照顾老人的能力。正如记者在采访中遇到的问题,独生子女夫妇要同时照顾4个老人,加上自己的子女,可谓不堪重负,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转而考虑社会化养老,尝试着从围城里“走出去”。

  刚刚把父亲送入泰康之家燕园养老社区进行护理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自一次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病变后,父亲便丧失了自理生活的能力,日常照护全靠王女士支撑,雇佣了好几任保姆,但只能帮忙打打下手,服务能力跟不上,可以说家里根本离不开人。“像起夜帮父亲翻身,喂饭换衣服,长此以往自己也得了腰间盘突出,单位再包容也不免产生意见。”王女士说,父亲现在住进燕园专业照护区,不仅能享受到比家政更为专业的护理,自己也能脱身挪出精力来照顾自己的小家庭。

  事实上,不少家庭都与王女士的境遇相同,家政人员普遍认为照护失能老人麻烦,更愿意选择健康低龄的老人。最终,照护的压力还是落在子女身上,有的甚至为了照顾老人无法出去工作,丢了饭碗,或是因繁重的照料工作累得精疲力尽,无法顾及自己的小家庭。

  眼下,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部分组成,出于传统观念的限制,社会对后者往往抱有看法,但在现实日益严峻的养老压力下,家政服务的长期乱象下,“走出去”或将成为普遍现象。

  全国老龄办巡视员认为,仅靠子女解决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已越来越难,要想缓解这一困境,除了家庭自身,恐怕还需要积极推动社会资源的介入,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养老服务机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直言不讳地提出,家庭小型化趋势已经难以满足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在未来越来越多的老人将加入到机构养老的队伍中去。

  专业护理缺失是硬伤

  谈及失能老人的护理难点,曾在协和医院做护理工作的薛女士说,对老人的护理同样需要医护专业知识,特别是失能老人,在我们这些专业护理看来,都或多或少有家庭护理时留下的瑕疵,比如压疮,走路“挎篮画圈”等现象,都是错误的护理方式留下的后遗症,比如痉挛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有的家属上网查资料让老人练习握力圈,最后增加了肱二头肌的压力,反而加重了“挎篮画圈”的趋势。在康复领域里,错误的照护方式比不护理还要糟糕,薛女士说,一定要进行正确的康复照护,就是让专业人员去做,最好是在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

  一边是失能老人对长期专业护理能力的需求,另一边是多数家政以及养老机构没有老年护理专业人才,这种供需错位形成了一个市场缺口,亟待专业护理资源来补充。

  2015年底市人大公布了北京养老服务需求最新调查结果: 79.6%的失能老人希望得到治疗常见病和康复训练的专业服务项目,但是仅有不到1/3的老人对当前的服务满意。

  清华大学老年学研究中心在北京地区对长期照护机构服务的调查发现,目前长期照护机构更倾向于提供专业化程度低、供给难度小的劳务型服务,比如,喂饭、喂药、穿衣、洗漱、洗衣、打扫、协助洗澡、协助如厕等,而对于一些专业性要求较高的服务,或者满足老人多样性需求的服务,则提供得较少。

  失能老人所需要的专业护理要依托医疗、康复、护理资源三者协同展开,这对一般的家政或养老机构而言门槛不低,薛女士说:“就拿脑卒中这种常见病来讲,伴随老人的痉挛、语言交流障碍,以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这三个开放通道的护理,就需要由医生、运动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还有包括一些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家属共同来组成一个治疗小组,共同对患者进行康复照料。”

  医疗式养老或是优选

  从某种意义上说,家有失能老人,最痛苦的不是患者而是家属。比如,家有老年痴呆症患者,随着疾病的进展,他们的思维会变得“返老还童”,变得像小孩一样什么都不顾忌,这样一来最难为照顾他们的家属。做子女的,也都有自己的家庭,平时工作也忙,子孙也都还需要照顾,面对家里的失能老人,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很多家属在照顾了一段时间之后,耐心有限,最后撑下去都异常艰难。

  据数据显示,目前老年痴呆患者的家庭,八成以上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严重的,甚至会患上抑郁和焦虑症。这仅是其中一个原因,关键是那种无法沟通和看不到希望的感觉,让很多家属深感绝望。

  其实,老年痴呆距离每个人都不远,绝经期后的女性,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症的人群尤其要注意。如果发现家中老人出现了“说不清话”、“买菜等简单的算术算不清楚”和“认不得回家的路”等现象,要及时就诊。

  据统计,目前我国90%的痴呆老人都由家庭照护,这往往令照护的家人疲惫不堪。即使有的家庭请了专职保姆,但是由于保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并不能给失智老人很好的照顾。家庭和雇佣保姆的护理方式,都只能停留在日常生活方面的护理,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认知康复训练等方面,都缺乏专业性的培训指导。所以,医疗式养老机构将成为失能老人的最优选择。就国内整体4000万群体的庞大养老需求来看,一方面应加强现有家庭服务机构的监管和标准化,另一方面对有经济基础的城市家庭,家有失能老人,选择医疗专业护理式养老机构进行养老,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

  《你忘了我,但我永远记得你:以友善尊严方式照护失智症亲友》是一本针对失智症患者的家人而写的书,作者贝尔女士是曾祖母级的资深社工,从1984年起推动好朋友的对待方式,协助医护人士与家属以更轻松的方式与失智症患者互动,成效卓著,包括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芬兰、巴西、南非以及意大利,都已广为推行。好朋友的对待方式鼓励家人转换心态,试着当失智者最好的朋友,重新调整彼此的关系,学习新的互动方式,例如:好朋友会了解彼此的个性,珍惜过去的经历;好朋友喜欢一起行动;好朋友会彼此沟通和好朋友常一起欢笑等等。

  在老龄化社会中,失智症是一个需要大家重视的疾病。在罹患失智症后,如何照护一个失智者是一件漫长、繁琐的事情,照护的过程中会因为失智者的情况变化,给照顾者带来许多的困扰以及冲击。本书中,作者尝试使用“好朋友对待方式”鼓励家人转换心态,试着当失智者最好的朋友,重新调整建立彼此的关系,学习新的互动方式。更重要的是,家属也要当自己的好朋友,好好照顾自己。从这些原则出发,可以让患者和家属同时感受到友善、安全、安心,拥有尊严的生活。现在“好朋友照护模式”率先在泰康之家燕园养老社区施行和推广,也许,这一模式会成为破解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护难题。

  本报记者 陈滨 J071 制图 王金辉 H120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