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青年委员议养老 市民政局长回应 今明两年建百所“长者照护之家”

2018-07-31 08:00:02 无忧保

无忧保早报:无忧保通过微信平台提供新型社保缴纳服务,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公众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的缴纳、查询、咨询等服务。

  “像我们这一代80后独生子女该如何照顾老人呢?”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80后青年委员关注独生子女父母养老话题,纷纷各抒己见。昨天下午,上海市人大分组审议《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对于80后青年委员们的热情建议,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作出了回应。

  “本市部分街道已经有了可以让老人不离家、不离社区的养老模式。”朱勤皓介绍道,现在“长者照护之家”建设已经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在已有22家的基础上计划今明两年再各建50家。此外,朱勤皓认为:“常回家看看父母,这是子女应尽的法定责任。即便不能常回家看看,每天也至少要打一通电话问候。”

  朱勤皓表示,目前,本市已经研究形成一系列医养结合政策措施,计划到2017年,实现有一定规模(15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全部设置医疗机构并实现医保联网,全市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基本覆盖。

  A10

  育儿难,养老更难。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两位80后青年委员纷纷针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话题各抒己见。“子女是否不要再隐形啃老,让父母能有相对宽裕的钱规划老年生活”、“是否可以在社区设点,集中照顾患病老人”、“作为老人,是否可以拓宽思路,采取候鸟式的养老模式”……

  针对80后委员的建议,青年报记者专访了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听他畅谈上海的养老话题。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现在的年轻人自己买房压力大,不得不苦了老人独自一人在家,虽说不应该,也实属无奈。如果老人行动不便,连吃饭、上厕所都成大问题。像我们这一代80后独生子女该如何照顾老人呢?”1985年出生的草莓姑娘周瑜提出问题。

  她以自己居住的社区为例,“在我们农村没有家政服务,如果一家有两名老人都生病,谁来照看?目前的做法是,由村委会配备两名服务人员照顾留守老人,但由于照顾人太多,服务人员将很多时间浪费在了路上,忙不过来。”

  针对留守老人的养老和生活保障问题,她建议,在村委会或居委会建立老年人服务中心,将符合照顾条件的老人集中起来,这样两名服务人员可以同时照顾多名老人。服务中心内可配备电视、电影、书籍、象棋等一系列适合老年人的娱乐活动,再配5-10张床和轮椅等,除了服务人员外,再配一名医师。

  “这么做,便于同村或小区的老人互相沟通,等子女下班再一同带回家。如是子女住得偏远,无法晚上接回老人,就设24小时服务中心,子女一周可探望几次,直到老人病情好转再送其回家。”周瑜认为,该服务中心相当于建了一个老人托管所,可为忙于事业的子女减压。

  另一位85后委员陈闪也认为,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压力大,有的80后晚上还到父母家蹭饭,麻烦父母带孩子,给老人增添负担。“我们应该呼吁年轻人待自己经济实力和时间都较成熟时,再考虑结婚生子,尽量不要麻烦父母。”

  “现在,很多年轻人买房都要双方父母凑钱一起出首付,这对老人也是一种负担。试想,如果老人有比较宽裕经济条件,就有了更多的养老选择。还可以选择到生活成本较低的城市,采取候鸟式养老。”陈闪认为。

  [市民政局局长回应]

  全市推行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

  对于两位80后青年委员的建议,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进行了回应。

  不离家养老已有“现实版”

  “80后草莓姑娘的建议其实已经有了现实版。在本市部分街道已经有了这种可以让老人不离家、不离社区的养老模式。”朱勤皓介绍说,从2014年下半年起,本市就开展了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长者照护之家”试点,即通过改造利用社区现有公共设施或闲置物业资源,建成嵌入式、多功能、小型化社区养老设施,为老人就近提供便利的综合养老服务。

  朱勤皓介绍说,以浦东新区潍坊街道长者照护之家为例,其由“爱照护”老年人公益发展中心委托管理。该长者照护之家不仅能做到床位的流转,还能将机构服务推送到整个社区范围内,延缓老人的入院需求。“专业护理员早晚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提供各种护理。长者照护之家就在潍坊社区内,且处在自行车车程10分钟的范围内,值班人员可以做到24小时无间隙服务。”

  在朱勤皓看来,“长者照护之家”从功能上打通了“90”、“7”、“3”这三个板块,实现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融合,可以作为上海未来养老服务模式的有益探索进行深化完善。现在“长者照护之家”建设已经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在已有22家的基础上计划今明两年各再建设50家。

  小辈必须常回家看看

  此次《草案》中写到,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且《草案》对如何探望进行了细化,如提出“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定期探望;对较长时间未探望老年人的赡养者,养老机构可以提出建议,督促其前往探望。”

  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就有委员提出,是否可以减免小区停车费,鼓励子女常回家看看。对此,朱勤皓的观点是,“常回家看看父母这是子女应尽的法定责任,子女和父母应该是一体的,即便不能常回家看看,每天也至少要打一通电话问候。”

  “现在的80后独生子女的确压力很大,但我们不妨将他们和他们父母那个年龄段进行对比,其实,家家户户的人力资源都是稀缺的。”朱勤皓希望通过《青年报》呼吁,子女和父母是共同体,作为小辈在为自己的子女存教育基金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考虑到长辈的养老规划。

  推广照护统一需求评估

  此外,此次《草案》中还提到了关于建立老年照料护理统一需求评估制度,关于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关于建立老年综合津贴制度等。

  朱勤皓认为,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实施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是本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明晰政府和市场在保障对象上的职责边界,统筹整合卫生、民政、医保、财政等领域的保障资源,在需求侧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准入管理机制,确保政府提供的基本养老公共服务与老年人梯度化的需求有效对接、公平匹配。

  据朱勤皓介绍,经过徐汇、闵行、杨浦、普陀和浦东新区的先行试点,去年6月起全市全面推开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新的评估标准整合统一了原卫生、民政、医保各自执行的对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的评估标准。根据申请者的需求评估,对号入座申请者可以享受哪一级的照料。

  应该满足老人多层次需求

  此次《草案》对政府、家庭、市场三房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提到了“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扶持社会力量提供公益性养老服务,支持企业提供市场化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长宁区打造了首个集合医康养功能的乐璟会社区,集护理、养老、保健、医疗、康复等功能于一体,并在社区内设了一个3000平方米的医院,由上海曙光医院进行管理,且直接纳入市级医保系统,聘请知名专家定期在院内开设专家门诊,为长者解决三甲医院知名科室专家挂号难、看病难的问题,实现日常看病足不出户。

  与此同时,上海市杨浦区沪东老年护理院等区县护理院也在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模式,让老年人能安享晚年。

  朱勤皓认为,医养结合是当前养老服务中群众最迫切、最刚性的需求。目前,本市已经研究形成一系列医养结合政策措施,计划到2017年,实现有一定规模(15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全部设置医疗机构并实现医保联网,全市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基本覆盖。

  “与此同时,我们也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服务。现在本市的几百家养老机构有一半左右都是民营的。”朱勤皓表示。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养老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